一言以蔽之,藍營甚至「非綠」年輕人支持的就是「民有民治民享」的價值。直白地說,國民黨的選舉強調「捍衛中華民國」並沒有錯,但這句口號太過空泛,年輕人卻乏連結與想像。倘若能清楚論述其背後的價值,更能引起年輕人的共鳴。
我們想要自由地在這片土地上活出自己的樣子,對抗這世界的不公不義,不論你的信仰與價值為何都能被包容;即使我們有差異,但國家就像大海,不論你是何種形狀的浪花,永遠將你視為己出,溫柔以待。這就是中華民國的價值,也同樣是國民黨的價值。
「先是年輕人,才是政治人,最後才做國民黨人」
筆者待在國民黨青年團多年,過去我們不斷地向社會表達立場,持續以實際行動關心多元的議題,包含:參加同志大遊行;支持性別平權;倡議動保、科技、移工、新住民、少子女化、居住正義、文化平權等議題;推動《青年基本法》修法工作。藍營青年也走入地方,辦理各地區域座談,透過創意的活動接觸各地鄉土民情與在地故事。
只可惜,國民黨背負太多歷史包袱與負面標籤,再多的努力總被「但你是國民黨…所以…」的聲音淹沒。這個「品牌」始終有一個巨大的推力,把我們與年輕人的距離越推越遠,但這些從來不是放棄青年的理由。
身為支持國民黨的青年,我們能做的從來不是在歷史包袱、宣傳手法、兩岸路線、組織架構等高處的改革下手,而是我們該認知到,突破「黨」這個「標籤」與「框架」的重要性。標籤可能來自對手的抹黑與抹紅、社會大眾的不理解;框架可能來自內部,包含:世代的差異、保守與進步價值的衝突、對於改革路線的認知差異。但這些,都不必然成為年輕人嘗試和創新的阻礙。
青年團必須發揮「創造力」,去接觸新穎的議題,掌握時下的趨勢,並用「實驗性」的手法來參與公共事務。像是近期的 KMT STUDIO 便是很好的突破,以課程和會員制的模式,觸及更多年輕人;未來延伸到影音、文案。我們踏出了第一步,未來就會有更多的嘗試。
如前所述,國民黨的青年與其他青年並無二致,而當我們從「以青年為本」的角度出發,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先是年輕人,才是政治人,最後才做國民黨人」,國民黨的青年擁有這樣的使命,並以此為本發揚國家的價值、建立我們的品牌與故事、擁抱社會上更多的公平正義。國民黨青年可以是「國民黨內『最不國民黨』的存在」,但始終要記得我們的使命:讓國民黨看見年輕人,也讓年輕人看見國民黨。
*作者為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擬參選人、臺大政研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