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玫娟觀點:印度的婦女席次保障法案及其性別平等之路

2024-09-27 07:10

? 人氣

該法案早於1996年就提交印度國會下議院審查,但遲遲沒有通過,期間曾闖關六次,但都以失敗告終。去年通過之後,還成為莫迪政府在大選期間宣傳其促進性別平等政績的主要內容。這項法案要求國會下議院、得里議會跟全國各邦議會必須保留三分之一的席次給女性,以期為更多女性提供參與政治的機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更多的女性在中央與地方層級參與政治跟改善各項性別不平等之間,並不必然存在正相關的關係,亦即更多的女性參與政治則社會整體的性別關係將更為平等,儘管北歐國家就此而言可能是少數的「例外」。在印度也已經有女性領導人的情況之下,為何印度仍舊從在如此巨大的性別落差,自然是值得探究的議題。性別、文化與發展的相關研究已經指出,印度相對傳統跟保守的性別文化與規範,不僅限制了女性的發展,也影響了印度整體的國家發展。

印度仍舊普遍存在的父權文化,限制了女性在家庭以外場域的所扮演的角色、移動跟影響。印度在非正式部門的勞動參與者女性遠多於男性,主要原因在於女性被賦予的傳統角色是在家照顧老小、操持家務,其勞動參與也往往在能兼顧其主要家庭照顧工作的前提下進行,也因此多數印度女性的勞動參與在鄉村地區以農務為主,在都市則是以街頭小販為主。印度政府近年推動非正式經濟「正式化」(the normalization of informal economy),有一說是為了美化該國的女性勞動參與率數據,也有說是為了增加政府的稅收。

以印度為例,儘管女性政治代表跟改善整體社會的性別平等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正相關,但相關研究也指出1990年代早期開始即在基層(村)領導人選舉實施的三分之一保障名額制,的確在回應女性公民需求跟意見上有明顯的改善,也有助於改善女性處境政策措施之推動、鼓勵女性參與政治等。但若以女性遭受性暴力事件仍舊頻傳來看,印度還未能有效地透過立法跟執法確保女性的人身安全,不免讓人對於已經通過的婦女席次保障法案的實行成效很難有太高的期待。

針對這項法案,有論者認為既有的父權文化跟結構,讓有意參與政治但沒有政黨有力男性支持或恩庇的印度女性仍需花費比男性更多的力氣奮鬥才有機會。此外,也有論者認為婦女席次保障所帶來的僅是象徵性的政治代表,因為男性政黨領袖會提名容易控制的女性。

婦女席次保障法案在2024年大選前通過,也被認為跟莫迪意在爭取更多女性選民的選票支持密切相關;2019年的大選,莫迪跟他所屬的印度人民黨也刻意比其他政黨提名更多女性候選人。更多的女性參與政治若能明顯有效地改善印度社會整體的性別落差,讓印度大步地邁向光明的性別平等之路,或許才會讓通過跟實施婦女席次保障更具實質意義。

*作者為臺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