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漢學獎》痛批美國霸權政治 王德威:許倬雲對中國文明有深切寄託

2024-09-28 23:34

? 人氣

中研院院士王德威解讀唐獎漢學獎得主許倬雲學思,認為他對中國和美國的定義,已超越一般的政黨或政權。(張鈞凱攝)

中研院院士王德威解讀唐獎漢學獎得主許倬雲學思,認為他對中國和美國的定義,已超越一般的政黨或政權。(張鈞凱攝)

唐獎漢學獎得主許倬雲28日發表主題演講「在迷茫的世界中尋路」,強調面對國際情勢的失衡與衝突,不要拋棄中華文化重視人與自然調和的精神。由於許倬雲高齡94歲,未能親自來台參與唐獎盛會,由中研院院士王德威代表其參加記者會。王德威指出,許倬雲對美國批判強烈,出發點在於對台灣的關懷,台灣政治你死我活的簡化意識形態論述,許倬雲都覺得格局太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強烈批判美國霸權政治,對中國文明有著深切寄託

《風傳媒》在記者會上提問,許倬雲在演講中對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均有所反思,台灣夾處在中美大國博弈的地緣政治競爭最前沿,許倬雲會為台灣何去何從提出什麼建議?

王德威對此回應,許倬雲眼中的美國和中國,其格局都超過我們所關心當下的政治問題。許倬雲對美國強烈的批判,放在了西方從希臘羅馬城邦以來的格局,一直到國家主義與資本主義合流後,產生出美國的霸權式政治,從而對此有所焦慮與失望。

「愛之深,責之切」,王德威表示,許倬雲對於自由與平等激盪出的美國文明,原先是有所期待和嚮往的。而許倬雲對中國的感情,不但是出於對傳統文明的真心體會,也是他對於家族文明的內心懷念。就此而言,許倬雲從文化人和知識分子的立場,對於中國的知識界,乃至於生活在中國又關心中國文明去向的群眾,有著很深的寄託。

中華文明難以一言蔽之,台灣政治你死我活格局小

王德威解讀,許倬雲對中華文明脈絡的研究,已經擴展到了上千年,他希望透過如此漫長的時間發展,提醒眾人中國文明的複雜性,不是只有一以貫之的故事,而許倬雲在講好自己的中國故事之時,也讓大家了解中華文明不是可以用西方定義的國家或各種主義來簡化概括。

王德威認為許倬雲是一位具有深沉抱負的歷史學者,在他開闊的歷史視野與格局裡,最終心願是期待打開這一代中國人的心胸,以及他們對歷史的知識。因此他對中國的期待,遠遠超過了對於目前政治局勢的批判。王德威質疑,在學院之內只是做一些簡單的表態,或對某些意識形態有所批判,恐怕是不夠的,許倬雲在美國待了超過一甲子,有更多的能量去影響中國大陸以內和以外的聽眾或讀者。

9月28日唐獎漢學獎得獎人記者會,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右一)、漢學獎召集人王德威(右二),與許倬雲家人代表合照。(張鈞凱攝)
9月28日唐獎漢學獎得獎人記者會,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右一)、漢學獎召集人王德威(右二),與許倬雲家人代表合照。(張鈞凱攝)

「他對台灣的關懷如始不移,他的結論仍然是,眼前政治意識形態非常簡化的你死我活論述,他都覺得格局太小。」王德威說,對許倬雲而言,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去看待台灣在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脈絡之下的自處之道。

「他知道這是一個新時代,要有新的期許,我相信在他心裡期待一個新政局,不要僅僅以眼前一時一地的歷史或政治判斷,做為唯一的抒發對象。換言之,不必對美國馬首是瞻,對於國際變動的局勢,應該有更多更細緻的自我判斷。」

台灣歷史教育史觀故步自封,來自文明興衰的感慨

王德威強調,許倬雲對中華文明的理解,已經從簡單的改朝換代,提升到多個文明之間積累衝撞出的文化共同體觀念。「在這個意義上,我覺得他所謂的中國和美國,可能和我們心裡所想某一政黨或某一政權這樣的定義,是有所區別的。」

進一步聚焦到台灣的歷史教育,王德威轉述許倬雲的看法,他認為台灣目前的歷史教育特別保守、故步自封,還停留在即將要分崩離析的西方國家民族主義史觀。許倬雲認為,也許再過300年,台灣的起伏也不過就是歷史上的一個泡沫而已。王德威說,許倬雲的感慨其來有自,來自於一個真正的歷史學者,從人類文明和自然興衰所看出的一種非常長遠的感嘆。

王德威表示,許倬雲得到唐獎漢學獎的肯定,其意義在於再次提醒我們所討論的各種文明,在歷史上既有其特殊之處,也有其局限和潛能。在漫長幾千年的文明裡,每一個人各自只占了幾十年的時間。「從這樣的觀點來看,格局可能是不可同日而語,這是許先生的學術及其個人風度,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鈞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