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懷念王文興老師─完美的人格者與文學藝術家

2024-10-05 05:30

? 人氣

台灣小說家王文興教授。(資料照,陳伯聖攝)

台灣小說家王文興教授。(資料照,陳伯聖攝)

台大外文系教授王文興去世已一年,值此王老師逝世一週年紀念日,特撰文闡述他完美的人格、文學成就以及對台灣的關心與貢獻。
 
去年此時驚聞王文興老師辭世消息,一陣愣然、悲痛湧上心頭。猶憶去年5月下旬跟王老師通電話,談論台灣政情與文學評論一個多小時,並依老師的要求,傳送個人所撰蘇東坡詩詞解析,請老師指正,但專文傳過去後,卻遲遲未見老師的回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時深感詫異,隱約覺得王老師是否突然生重病,但我又不便詢問他與師母,加上我也有一些突發病況,只好耐心等待老師的回覆。沒想到4個多月後,傳來噩耗,心裡雖有些預感,但仍非常震驚、難受。

現代主義文學大師

我當時想跟王老師見面,談論台灣政情,但他在電郵中表示,因打AZ疫苗,身體不適,可先透過電話談論台灣情勢。他那時已生病,卻還那麼關心台灣的問題,電話中跟我談了很久,卻沒想到從此無法再見面,暢論國事。

王老師是現代主義文學大師,認為文學作品的好壞全在文字,必須精細地解析文字,才能判斷作品的優劣。王老師在他的代表作《家變》的序文中表示:「小說所有的零件(components)一概由文字承擔,主題,人物,思想,肌理(texture),一概由文字表達。一個作家的成功與失敗盡在文字。 」確實是如此,唯有透過文字的解析,才能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形式、情節、組織與技巧。

教授英美小說研讀課時,都先逐段翻譯

王老師在台大教授英美小說研讀課時,都先逐段翻譯,然後詢問學生這句話有什麼意義,文學技巧為何,等好幾個學生答覆後,再提出他的解析。這樣子的開放討論式教學,才可讓學生瞭解作者的創作技巧、思想、主題,並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與分析能力。

有一次上英國作家毛姆(W. Somerset Maugham)的小說,描述英國殖民馬來西亞時期,一名總督跟他助理的衝突。毛姆描寫貴族出身的總督剛到馬國上任跟他助理見面時「很有禮貌」地握手。

當時王老師詢問學生句子後面的「politely」有何意義。很多同學紛紛發言,我當時答覆:「politely 這個字是多餘的,握手本身就很有禮貌了,但毛姆特意加進去,為的是顯示總督出身貴族,很重視繁文禮節,惟他的助理來自英國礦工家庭,厭惡上流社會虛假的禮儀,崇尚自然樸實。因此,politely 這個字顯示了兩個人出身背景與處事態度的不同,為後來兩人的衝突作文字上的佈局與伏筆。」老師當場表示,我解釋得極為準確。幾十年後跟老師見面時提及此事,他印象猶深,記得很清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