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罷樑不是生活,惡鬥不是日常

2024-10-07 06:00

? 人氣

這場罷免的起因,是由基隆東岸商場事件而引起。然而,罷免真正開始引起重視,卻是要等到第2階段連署起動。原本罷免連署無望的罷樑團體,眼見著連署書進度落後,且截止即將到期。民進黨便在最後2週動員連署,2週完成3個月的連署量,罷免案才得以塵埃落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民進黨中央目前並未在基隆,發動大選式動員造勢,但是各個綠營議員、名嘴以及側翼團體,卻主動下場拆樑。除了外部協助,罷樑團體的社群,不僅充斥針對市長的攻擊圖卡,也大力宣傳民進黨的各項政策與三民自新聞,以此強化罷樑團體的士氣。

罷樑團體雖聲稱是為了基隆的利益而挺身而出,但是面對前朝的弊案與中央的職責,卻是隻字不提。轉運站與體育場是基隆的重大建設,卻因前朝尚未處理好,而產生弊案與爛攤子卻要由市民與當今市府承擔。罷樑團體批評最兇的公車拋錨問題,將責任全部歸咎於市長身上,只為了製造更多負面聲量,而忘記這些車輛都是在林右昌任內所購入的。近期大日公司又與林右昌前市長爆出新弊案,要為市民爭取福利的罷樑團體又在哪裡?

罷樑團體名面上,僅受到綠營陣營的支助,但還有許多操作,卻是隱藏在最不容易察覺到的地方。公共電視台下的公視台語台,針對這次罷免案製作系列專題。看似中立且無害的內容,卻有顯著的不平衡報導。7月所製作的專題節目共11分鐘,然而報導謝國樑的回應只有7秒。雖然這次爭議隨著藍營立委向NCC、基隆市選委會檢舉而落幕,但是類似的事情卻又在近期上演。

9月底製作的節目中,針對固樑陣營的受訪者僅1位;反觀罷樑陣營,則受訪者超過5位。根據僅1位的固樑受訪者口述,公視設下的問題相當銳利且針對,如:「本身和國民黨有關係嗎?」、「是否參與過其他政治行動」…;而在訪綱中,針對「在過程中有無受到攻擊」的內容,在日後公布影片中遭到刪減。應保持媒體中立的公視,表面上呈現正反雙方意見,實則透過不平衡的報導,來加深民眾對罷樑團體的印象。

到了投票最後兩週,「經濟民主連合」與「台灣公民陣線」在最後關頭加入這場選舉。而這兩個「民團」也曾與「山海公民罷樑行動」一同組織青鳥運動,其背後立場也相當明顯。近期則對基隆立委林沛祥,所提出修改選罷法的行為,抨擊其表現。在市長罷免案尚未結束前,留下動刀立委的伏筆。

鬥爭需要終止,生活需要喘息

由東岸商場引發的法律戰,理應由法律程序處理。市長雖不如理想中的完美,但也不至於淪為眾矢之的。在政壇爭鬥尚未平息前,就刺激罷免仇恨的目的相當明顯。罷免市長不能解決施政上的問題,市長走了,留下副市長繼續完成前朝規劃的願景,有甚麼差別?但偏偏有人妄想,透過採取這類極端且不務實的方法,來達成其自私的政治目的。這樣為罷免而罷免的行為,既不得民眾的苟同,又耗費國家資源,到底能換來什麼公共利益?

 

而這場罷免看似政壇上的一齣短劇,但實為民進黨收復立法院的序幕。倘若這場罷免通過,整個綠營則獲得一劑強心針,並將刀刃指向全國各地的在野黨立委,直至收復立法院的主導權。這樣做的代價,除了犧牲納稅人的民脂民膏,還有將基隆的仇恨煙硝,擴散至全國各地。我們所嘲笑大陸式的文革鬥爭,就會在明天的家園一一上演。

 

台灣進入賴清德時代,我們經歷國會改革鬥爭、死刑爭憲、柯P入獄,到現在除了有朝野預算互鬥外,基隆還在罷免之爭的火場中。身為基隆市民的筆者,正是經歷仇恨罷免的水深火熱中,才體會政壇上的動盪,只會使民眾更加疲憊不堪。

台灣人不是因政治而生,每個人都需要兢兢業業地過完每一天,才得以享受那生活的平靜。也正因為如此,台灣更不需要用大罷免時代,犧牲多數人的生活,換得少數人的政治利益。唯有終止這最後一戰,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穩定,人民的日子才會過得更踏實。

*作者為大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