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專訪《射雕英雄傳》德國譯者:金庸最該拿諾貝爾文學獎,可惜他去世了

2024-10-21 12:30

? 人氣

德國之聲:現在中德經濟往來密切,民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多,中國文學在德國的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是不是也在不斷提升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貝茨:八十年代,中國經濟開始快速發展時,確實也對擴大中國文學在西方的影響力起到了促進作用。不過,令我感到遺憾的是,盡管中國的政治經濟力在快速擴展,但相比之下,學習和了解中國文化的熱情卻並沒有同步提高。比如,我也會給一些即將被派往中國工作的德國高管們提供關於中國文化的培訓課程,但至於這些人是不是也會去閱讀中國文學作品,我就沒有把握了。總之,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會對提升對該國文化的認可度有幫助,但幫助可能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德國之聲:德文和中文之間的差異如此之大,您是怎麼做到讓德語讀者最終獲得和中文母語讀者同樣的感受呢?

貝茨:最重要的一點,一定不能拘泥於原文,比如翻譯中文作品的一段笑話時,重要的不是對原文一對一的翻譯,而是要讓德語讀者也找得到笑點。比如,我翻譯《射雕英雄傳》時,黃藥師嘲諷周伯通「走不動」,在中文裡周伯通和「走不動」是諧音,但音譯成德語就達不到這樣的效果了,所以,我就翻成了 Zou Kuh Dong, 看上去仍是中文名字,而Kuh在德語裡是母牛的意思,這樣這個名字在德語裡也就表現出了「走不動」的效果。

德國之聲:正如您剛才講到的,翻譯工作有時就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您付出這麼多的辛勤勞作,讓德國讀者有機會領略金庸、莫言的文采,但您的名字只會出現在德文版作品封底的小角落裡,這會不會太不公平?

貝茨:譯者的工作還是受到認可的,比如我經常會被邀請參加一些有關中國文學作品的講座,中國作家又不能經常來德國,所以譯者就經常成了這些作家的代言人。現在,一些中小型出版社已經會把譯者的名字也印在封面上,但大型出版社還沒有這樣做。我認為,這一點應當改變,畢竟這是對譯者的尊重,也讓讀者更容易選擇。

德國之聲:已經有兩位中文作家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高行健和莫言。作為翻譯家,您認為,下一位獲獎的中文作家會是誰呢?

貝茨:我覺得,短期內中國作家獲獎的機會可能不大,因為諾貝爾文學獎評定時,近年來也會考慮政治、種族和區域的均衡。如果問到我的熱門人選,那我認為閻連科最有希望。不過,誰都無法預測諾貝爾獎。我覺得金庸最應該獲得諾貝爾獎,可惜他已經去世了,諾獎只會頒發給在世的作家。另外,香港作家西西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如果她仍在世,也應有機會問鼎諾貝爾獎。翻譯西西的作品,也讓我獲得了德國布萊姆翻譯獎(Helmut M. Braem-Übersetzerpreis)。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