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憶下述的真實案例。根據這個案例,您認為股市專家和大戶、中實戶們能夠準確的預測股價變化嗎?有沒有必要就教於財金學者?
護國神山台積電10月17日下午舉辦法人說明會,雖然市場預期財報亮眼,但當天股價卻以下跌10元作收,有專家指出先前已漲一波,股價已經反映預期。但法說會揭示業績優於預期,台指期貨夜盤隨之大漲,當晚美國台積電ADR 暴漲9.8%,於是18日台股開盤後台積電直接跳空上漲60元(約5.8%),隨後橫向小幅震盪,收盤時上漲50元,一日之間每張差5萬,許多股民後悔莫及。
台灣社會「反智」心態相當強烈,連教育部都被迫「打孩子給別人看」,支持理論無用論而要求各校強化實務教學。本文將以股票投資實務的多元風貌,證明正規投資學課程或教科書才是「師父領進門」的典範,實務優先的主張反而可能拘限個人的眼界而塑造出偏見。當然,本文也可以視為「股市教戰守策」的啟蒙第一章。
漲跌無序或有跡可循?
早在30多年前台股首攻萬點時,股票投資就已經被形容為「全民運動」,而在薪資環境未盡理想,股價指數卻漲潮式的持續攀升之下,股票投資成為實現「斜槓」和「創造被動收入」等主張的首要工具,9月底開戶人數已達1千3百萬,堪稱進入了「有錢沒錢,買點股票好過年」的時代。
而簡單的說,想要在股市賺錢,不外乎做好擇時(timing)和選股(picking)這兩件事,前者就是俗稱的「低買高賣」,後者則可以用「選對的股票」來涵蓋。但說來簡單,背後的學問可大了,而且鑽研這些學問時,還會受到自己對股價變動的看法所影響,認為股價漲跌無序或有跡可循的人會分別選擇不同的學問。
遺憾的是,股價是由全體股民的買賣行為共同決定,而群體行為變化莫測,並非可以準確解釋和預測的科學,因此不論選擇哪一個流派,這些學問都無法讓我們準確的預知股價變化,只能讓我們的買賣決策獲得看似理性的依據,並期待藉此提高「勝率」!
股市學問的三大流派
在股票投資實務上,最早出現的理論性主張是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至少可以追溯到日本江戶時代(西元1603年-1868年),其原始核心是前後各期成交價格所構成的線路圖(不論稱之為K線或candle線),隨後逐步發展出眾多的分析方法,例如線型分析、價量關係、趨勢分析、籌碼分析、和技術性指標等等。
技術分析背後隱藏著許多假設,例如歷史會一再重演,因此可以在過去的交易資料中找出規律,並將之反映在買賣決策中。但實務應用上通常忽略這些假設是否符合事實,專注於各種技術分析方法,而在各種方法分別有其侷限且衍生結論未盡一致之下,雖然不難用個別案例展示其應用價值,但大樣本的驗證通常顯示投資績效比不上長期持有,只出現少數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