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聯準會理事、下任主席熱門人選的沃勒(Christopher Waller)日前就曾表示,這份就業報告不容易解讀,預計颶風衝擊和波音罷工事件將使就業成長減少10萬人以上。
整體而言,10月就業人數增加11萬人的預測中位數,此為2020年底以來最小的增幅之一,甚至不到9月增幅的一半。根據一項針對經濟學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他們對於10月就業人數的預測落差甚鉅,從減少1萬到增加18萬都有人猜。
此外,相較於收入穩定的受雇員工,領取時薪的勞工可能在颶風來襲時無工可做,因此領不到薪資,這可能「扭曲」推高平均薪資水準。
除了對於就業市場的影響,颶風確實可能衝擊整體經濟發展。「海倫娜」是自「卡崔娜」以來導致死亡人數最多的颶風,美國將近10%人口被列入重大災害申報名單,估計造成的物質損失高達900億美元。根據高盛預計,由於工業生產、零售銷售和建築業受創,第四季GDP將減少0.3個百分點,接著在2025年初展現類似幅度的反彈。
《華爾街日報》指出,從GDP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颶風的話,美國經濟狀況可能會更好一點。人們勢必重返工作崗位,損失的營收只是遲到,而非永久消失,重建的道路、碼頭或房屋還能增加GDP數值,原本完好無損的反而沒有這些「好處」,這表明了經濟指標並不總是符合我們的直覺,但對於那些水深火熱的受災戶來說,毫無疑問地,當然還是沒有颶風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