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看美國大選:新任總統將如何影響美中台關係?北京更希望誰進白宮?

2024-11-02 09:37

? 人氣

事實上,無論哪一位當選,貿易戰的實際規模將視乎兩黨黨內的人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分析指,共和黨目前有三股力量,首先是川普與副總統候選人萬斯(JD Vance)為首的孤立主義及貿易保護主義路綫。

其次是曾在川普政府擔任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的柯伯吉(Elbridge Colby),主張棄歐防中,但要求包括台灣在內的夥伴及盟友增加軍事防備。

第三是被稱為「中國通」的前川普政府國家安全副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認為美國應與中國全方位強力競爭。

「大選結束後繼續會有黨內競爭,而且川普喜歡有黨內競爭,預計會有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人事變動,這都可能會影響到美中貿易經濟關係的不穩定。」莊嘉穎對BBC中文說。

至於民主黨內,也有少數派希望減低美中摩擦,如果他們進入內閣,新的美國政府或許會稍微減緩貿易摩擦,「但基本格局也不有太大改變,因為兩黨對於與中國的關係都已經成了定調」。

台海局勢

現任總統拜登上台以來,曾四度公開表態願意協防台灣,但其潛在接班人賀錦麗並未展現出這種堅定態度。

她選前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節目《60分鐘》專訪,被問及如果中國武力攻台,會否用軍事力量支援台灣,她表示「我不會進行假設」,並強調要維持「一中政策」。

川普則重視交易多於外交,他在台灣問題上同樣立場模糊,沒有承諾出兵保衛台灣,只是籠統地說不會讓戰爭發生。

他10月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回應將如何勸說習近平不要封鎖台灣時,表示如果北京「進入台灣」,就會對中國徴稅150%到200%,他又說不會使用軍事力量應對中國對台灣的封鎖,「因為他(習近平)尊重我,他知道我很瘋狂」。

他選前兩度指責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產業,要求台灣向美國支付「保護費」。

兩位候選人的言論都讓外界質疑美國保衛台灣的決心,長期研究中國問題的美國學者、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對BBC表示,美國作為民主國家,總統必須聆聽民意,美國是否保衛海外國家從來都不是絕對。

「即使在烏克蘭議題上,仍有很多美國人認為我們不應牽涉太多。那美國會保衛台灣嗎?這很難說,我認為這就是我們有戰略模糊策略的原因之一。但我確信,(美國針對台海戰爭)即使不出兵,也有相當強大的跨黨派力量會採取行動。」

1979年由美國國會主導制定的《台灣關係法》,承諾向台灣提供足夠的防衛武器,以抵制任何可能以武力或其他形式的脅迫。拜登政府自2021年上任以來,透過「對外軍事融資」項目(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 Program)及其他行政手法,17度對台軍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