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推動第2次能源轉型,涵蓋多元綠能、深度節能及先進儲能等,除了風電、光電、地熱等常見綠能外,其中也包含「小水力」發電。對此,清華大學核工所教授李敏在網路節目《阿宅反抗軍》上指出,台灣電價上漲原因出在這,不只台電虧損,中油也要吸收成本。
針對目前台灣的能源配比以火力發電為重,李敏認為,台灣僅有化石燃料、核能、再生能源這3種選擇,但再生能源還在發展、土地有限無法容納過多的太陽能板,而經濟部長郭智輝提出菲律賓種綠電,也是間接表示土地不夠。他表示,原本核能可以佔到20%、30%,但現在忽然廢核,導致現在剩下另外2個選擇。
李敏提到,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佔比大約50%,所以只剩下化石燃料,但大量依賴會受到運輸儲存不方便、價格不穩定的影響。他指出,台電虧損不只是台電虧還包含中油,台灣曾經有一段時間燃煤發電比天然氣發電貴,因為燃煤是台電付錢,而天然氣是中油買的,買後政府不同意調降,所以虧損由中油吸收,虧損不只要算台電、還包含中油。
李敏接著提到,大幅使用化學燃料也會產生二氧化碳下不來的問題,碳稅、探費、國際競爭力通通都會出問題。針對碳費問題,李敏表示,台灣收碳費的好處是讓生產者「痛苦」,進而去投資改善設備。
李敏指出,依賴燃煤發電需要有足夠的存量,但存量就會把儲煤場佔滿,而台灣燃煤電廠法定安全存量為42天,但幾年前僅有20幾天。他表示,42天造成的結果為電價上漲,具有儲存的成本,當時台電改為20幾天的原因就是為了要降低成本。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