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勝選美國總統,BBC解析「台灣面臨何種機遇和挑戰」

2024-11-08 14:00

? 人氣

半導體與經濟:美國影響力加深

川普競選期間曾發表「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產業」等言論,他的勝選,引發社會大眾對半導體產業擔憂。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對BBC中文說,過去幾年來,不斷升高的地緣政治風險、台灣能源缺口、綠電供應⋯⋯等問題,加上日本歐洲諸國祭出半導體補貼政策,促使台灣廠商持續向國外佈局。不管是川普或是賀錦麗誰上台,在海外設廠的趨勢不會改變。

但川普上台,對半導體在美國本土生產的要求,會更加強烈。徐遵慈指出:「確實會對台灣半導體業者造成一些壓力。」

具體壓力有兩大方向,其一是台積電或其他已經在美國佈局的廠商,川普會希望其加速或擴大投資,甚至要求將更先進的製程或研發單位搬遷至美國本土。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川普可能要求半導體2奈米先進製程提前赴美。

其二是進一步要求台灣廠商「選邊站」。徐遵慈分析,美國加大力道限制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同時,必然限制台灣廠商向中國出貨,若違反預期將比民主黨時代更嚴格的出口管制,台廠可能受到美國的嚴厲制裁。

「如果川普要求脫鉤,或者有更多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或科技限制,那就會影響、甚至削弱台灣的廠商。」徐遵慈直言,在美中對抗的格局之下,台灣半導體業者幾乎沒有其他選項,只能向美國靠攏。「兩邊(中國或美國)選擇空間越來越少。」

不只是半導體產業受美國影響程度加深。拜登政府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在川普上任後,也將面臨變數。

近年在美中貿易戰與新冠疫情影響下,歐美與中國關係惡化,美國政府號召供應鏈轉移至「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墨西哥、越南成為美國重要的進口國。

徐遵慈分析,川普明確表示要讓供應鏈重返美國,對進口品課徵高額關稅將是可能的做法之一。台灣製造業、科技業近年來逐步撤出中國,或是減少對中國的投資,將事業重心移往東南亞、墨西哥等地,「友岸外包」的變調,將對台商造成直接衝擊。

徐遵慈認為,供應鏈轉移需要時間,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依照川普的意願落實,課徵關稅的執行則相對容易,徐遵慈預估,川普上台後,很快便會出台課徵關稅政策。

至於已經談到第二階段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協定」,以及商議中的「台美租稅協定」,在川普重返白宮後,會如何發展,仍有待觀察。

從軍援到保護費

川普不可能坐視中國對台灣動武,但也不會如拜登時代挺台灣。專家分析,未來川普可能會要求台灣花更多錢提升國防實力。

川普選前曾要求台灣將國防預算提升至佔GDP的10%,台灣國防部週三(6日)回應,目前國防預算佔GDP2.4%,短期內提升至5%都有困難。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對BBC中文說:「美國最起碼會要求先提升到3%,這個壓力應該是逃不掉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