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將重返白宮。學者分析,相比延續拜登政權的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川普將為台灣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台灣民眾高度關注美國大選結果。從11月6日上午開始,Google 搜尋趨勢熱搜榜,川普、賀錦麗、2024美國總統選舉⋯⋯等關鍵字搜尋量突破10萬。「川普當選影響」一詞的搜尋量更是暴增1000%。
社會大眾如此關注選情,是因為美國對台灣的外交、兩岸乃至於經濟、內政,都可能有深遠的影響。
BBC中文從地緣政治、半導體產業及經濟、軍事援助、台海關係等面向,分析台灣的面臨哪些機會與挑戰。
對抗中國:從多邊合作到雙邊利益交換
美國德州的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對BBC中文指出,「美中之間的結構性競爭」仍是台灣要面臨的最大挑戰。
台灣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黃兆年表示,美中關係自2016年起,共和黨民主黨兩黨已形成「與中國競爭」的共識,不會再回到過去合作交往的策略。因此不管是川普或賀錦麗上台,政府和國會的大方向都不會有劇烈轉變。
但與中國競爭的強度,川普明顯更高。黃兆年對BBC中文分析,川普對中政策的走向是「全面脫鉤」,和民主黨在特定關鍵領域的去中國化不同。但他也補充,在競選時的激昂言詞,真正落實到政策面的程度,仍有待觀察。
多名學者的分析皆表示,川普上台後,區域政治將從多邊合作轉為雙邊利益導向。
過去民主黨以「結合盟友」的方式來制約中國,在亞太地區與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合作抗中的色彩鮮明,台灣在民主黨眼中,也是「可靠且可運用」的抗中盟友。翁履中分析,對於川普來說,「他重視的不是盟友,而是怎麼樣帶領更多的『小弟』(跟班),所有的人都必須要配合川普的政策來面對中國。」
黃兆年指出,相較民主黨政府較重視自由民主與人權價值,較看重規範性的承諾,川普相對現實,重視利益與條件。面對美國不再擔任區域安全領導者的新情勢下,未來台灣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以維持區域內的夥伴關係。
在川普執政下,不只台灣面臨「盟友變小弟」的挑戰,其他國家亦然。川普在第一任任期間,就曾要求日本、韓國提高防衛預算,否則美軍可能撤軍。在這次競選期間,他再次提到要向韓國收取更高額的駐韓美軍防衛費。對台灣也祭出「收取保護費」一說。
但對台灣來說,並不完全是負面影響。翁履中認為:「如果這個小弟讓大哥覺得『你非常有用』,那麼你就會被提拔成為兄弟。民主黨較為一視同仁,共和黨可以有遠近親疏之分⋯⋯被認為有價值的國家,可能成為美國的左右手。」台灣如何在科技貿易戰中持續保持重要地位,是未來台美關係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