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日本人一腳 踹破了台日關係的現象與本質

2018-10-13 06:30

? 人氣

經濟上,行政院曾決議在對日和約成立前,禁止日本商人來台,但後來為防止日本受中國大陸市場吸引,遂在1951年解禁。接著在1952年成立「中日文化經濟協會」、1957年與日本合組「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等半官方組織吸引日資,並派遣不少人員前往日本受訓,使台灣企業的經營模式頗受日本影響。國民黨還研議過介紹東南亞的華僑商業網絡給日本,使之能深入當地市場。另外,促進台灣與日本經濟往來的政府要員,如張群、何應欽、黃朝琴、張芳燮、吳金川等人,多半有留日經驗或曾在日據時代與殖民者合作過,這都使台灣與日本的聯繫更深刻。而日本也藉著來台投資生產,打造出「日本-台灣-美國」的三角貿易結構,且迄今仍無太多改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此外,台灣1962年成立的第一家電視台「台灣電視公司」,亦是與日本富士電視台、東芝、日立等日企合資成立。今日台灣發達的面板產業,也曾接受大量日本技術的轉移,如奇美電子引進富士通的MVA面板技術;達碁科技(今更名為友達光電)自日本IBM、富士通和松下企業引入生產與設計技術;中華映管則與三菱合作,學習建廠、生產、設計等各項技術。台灣上流社會的很多商業大家族,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都和日本保持著密切聯繫。

20182005-慰安婦雕像。(圖/多維提供)
慰安婦雕像。(圖/多維提供)

台日糾葛  隱晦的結構性問題

這種政治、軍事、經濟領域上對日本的高度依賴,與台灣過去在教育中強調的「中國人」意識和抗日記憶,形成嚴重矛盾,導致「親日」情結即使曾受壓抑,也仍是暗藏的結構性問題,未能被輕易撼動。

如1999年7月台灣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舉行「台灣慰安婦檔案調查與研究成果發表會」時,學者朱德蘭公佈檔案,指出日本總督府主導的「台灣拓殖株式會社」,委由姊妹公司「福大公司」招募慰安婦和興建慰安所,而「福大公司」的股東包含鹿港辜家、板橋林家、基隆顏家、高雄陳家等四大家族,曾擔任台灣海基會董事長的辜振甫便是股東之一。其他家族的後人在台灣也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高雄陳家的陳啟清是台灣可口可樂董事長、其子陳田錨曾擔任高雄市議長;板橋林家的林明成則掌管華南金控與華南銀行。當朱德蘭的研究一公佈,辜家立刻發佈聲明,表示名列股東是日本的籠絡,自身並未實際介入經營。朱德蘭也在隔日緊急召開記者會,聲稱沒有直接史料證據表明四大家族介入,並強調自己「沒有任何外界壓力」。

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今(13)向台南市黨部主委謝龍介借來慰安婦銅像,協同黨籍議員候選人,前往總統府前的228公園,勘查「慰安婦銅像預定地」,宣示當選後馬上立銅像。(周怡孜攝).jpg
作者認為,台灣長期的「親日」,造成社會上出現極為畸形的風氣。(資料照,周怡孜攝)

從此事便可窺見,台日間的糾葛是多麼固化與深層,無法隨意質疑或揭露。這也令台灣即使與日本有摩擦,也難有周旋到底的意願或能力,如釣魚台列島領土、經濟海域重疊等問題皆是如此。與之相反,日本在台灣面前的上國心態,卻總能在台日爭議議題中明顯流露。結構性的因素導致習慣性「親日」的「合理化」,當李登輝等台獨勢力為了對抗中國大陸,逐步推行「去中國化」教育,拋棄中國法統、否定中華民國合法性,從國中教材《認識台灣歷史篇》開始,便不惜刻意謳歌日本殖民者的「貢獻」,令「親日」情結從暗流躍上檯面,在「多元包容」的外衣下與台獨論述結合,逐漸取得輿論優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