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義專文:只有賴清德總統能完成的歷史任務

2024-12-13 06:30

? 人氣

總統賴清德日前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會議表示非核家園不是民進黨的意識形態。(資料照,蔡親傑攝)

總統賴清德日前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會議表示非核家園不是民進黨的意識形態。(資料照,蔡親傑攝)

賴總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您國政繁忙中前來打擾,因為有一件只有您能完成的歷史任務。

民進黨政府的「非核家園」,目的是讓人民免受核安危險。

而核安有兩塊,一塊是核電發電廠的核安,一塊是處理核廢料的核安。

過去八年,在蔡英文總統主政期間,逐一讓核一、核二除役,也堅持廢了核四,都是在解決老朽核電廠的核安;但一直沒有面對如何處理核廢料的核安,沒有處置高階核廢料的相關法規;也沒有改善問題重重的核一廠乾式貯存。

很多人說:核一、核二廠核廢料在水池裡無處可去,加上台灣沒有永久處理場所和解方,只能就地處理。

這段話遺漏了最重要的一句話:「既然只能就地處理,我們必須以最高的安全規格,符合國際常識,也符合最先進國際技術來處理。」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知道2007年台電申請建造的核一廠乾式貯存,到底有哪些不可忽視的危險。

核一廠乾式貯存的四個危險

第一,不安全。核廢料乾式貯存卻要放在山坡地下的戶外,這種不負責任是顯而易見的,也因此光新北市就以水土保持的名義卡關了十幾年。而今天氣候變遷之劇烈,以及今年十月山陀兒颱風在金山造成的破壞,更讓人相信今天對安全所需要的重視,是遠大於17年前的。

第二,不合國際常識。自己沒有核廢料永久處理場所和解方的國家,採用乾式貯存時候一定是使用「兩用貯存桶」(Dual Purpose Cask),也就是可貯存,也可運送,以便將來找到永久處理場所和解方的時候,可以把貯存桶安全又方便地運送過去。

但是台電核一廠乾式貯存,他們說法反覆,而實際做的卻顯然是「單用途貯存桶」(Storage-Only Cask)。核一廠乾式貯存桶只能以每小時400公尺的速度在廠內移動,不可能運送到其他地方,擺明了一旦啟用就是永久儲存的現實,看他們自己的影片就可以明白。他們現在已經把這個影片封鎖,但是請看我附上影片摘錄的段落(6’09”到8’29”),以及相關文章。

第三,不符最先進國際技術。17年前,台電號稱核一廠乾式貯存是從美國NAC International取得技轉,委外請台灣一家公司建造的。但是光從已公布資料裡,就可看到這家公司在建造過程對有些物料不遮風雨的保存受到原能會的糾正,不難想像沒公布的資料裡還有多少問題。

何況,17年來,國際上有關處理乾式貯存的技術、專利,不知增加多少。台電目前核一乾式貯存肯定是相對落伍的。

第四,不見配套措施。以國際常識及標準,乾式貯存場所都要有緊急處理中心(再取出作業),以便萬一有緊急情況可以處理。然而在台電的核一廠乾式貯存裡,這個部份是黑洞,看不到有這種場所、設施及人才的說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