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長廖俊智本周在立法院來了一次「真心話大冒險」─對能源政策,他說不能排除核電;對2050年達淨零排放,他說「很困難」。
在立法院的業務報告中,立委顯然對中研院的「業務」興趣缺缺,對廖俊智的能源、減碳看法興趣更高。廖俊智表示,台灣不能放棄任何減碳的機會,包含去碳燃氫、地熱、核電等;立委問「國家能源的發展不排除核電」,他也明確回答「是的」。
而如果排除核電,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能達成否,廖俊智說:台灣沒有放棄任何乾淨能源的本錢,要達成淨零,一定要想盡辦法用所有可以用的技術。至於是否能達成,他說:「目前看來很困難,全世界都是一樣」。
中研院是台灣「最高學術機關」,對國家政策、社會事務的看法,向來受到政府與社會的重視與關注,更兼廖俊智也身兼總統府的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因此其說法值得重視。過去廖俊智並未如此明確的表達「能源不該排除核電」的看法,反而是迴避核電的問題,只談如天然氣、綠電等。
例如他在2年前一場談淨零碳排的演講中,他說的是應該儘速推動天然氣「去碳燃氫」發電為台灣綠電解決方案,他提的淨零科技都是綠電、碳捕捉等相關技術,對核電,他不是主張要使用,而是說「密切追蹤,包含未來核能技術…..」。因此,只是要「密切追蹤」、而且是追蹤「未來的核能技術」,這番話其實並未明確說出要用或不用核電,這次他表明同意「能源不排除核電」,顯然態度上已有改變。
相較那個反核為上、是環保主流的年代,近年無論是國內或國外,對核電的態度都有了戲劇性又根本性的轉變。為了因應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減碳成為最優先的全球性環保議題;2011年日本福島事件發生時,許多決定廢核的國家(除了德國與台灣),紛紛回歸核電,不僅不再廢核,甚至開始增建核電機組、讓現有核電廠再延役數十年。
國際能源總署(IAEA)說得非常明確,如果不使用核電,減碳不可能成功。正召開中的COP29(聯合國氣候峰會)中,IAEA說核能與其他乾淨能源,如風電、光電、水力,和地熱等相同,是必需的工具之一,可以提供乾淨、有韌性、穩定的電力。美國氣候代表在會中說,「美國核能捲土重來已是進行式」。除了亞馬遜、谷歌等大企業朝核電靠攏外,連曾發生事故而廢除的三哩島核電廠都準備重啟。去年就有20個主要國家簽署「三倍核能宣言」,要把核電「增加3倍」。
國內的變化則是民進黨執政大推非核家園、綠電後,社會越來越看清楚與體會廢核的利弊與問題:綠電「大躍進」造成各地生態環境的破壞、良田魚塭毀棄;火電持續增加帶來空污與碳排增加;曾宣示也承諾電價不漲但實際上電價已上漲超過4成多,大部份是為民進黨的非核家園、能源轉型支付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