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拜登卸任後的台海戰略

2025-01-22 05:40

? 人氣

2025年1月19日星期日。當選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華盛頓出席第60屆總統就職典禮前的集會。(AP)

2025年1月19日星期日。當選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華盛頓出席第60屆總統就職典禮前的集會。(AP)

2025年1月20日,拜登正式卸下美國總統的職務。這位以守護民主為核心理念的總統,四年來努力修補國內撕裂的社會裂痕,試圖在孤立主義與國際協調路線之間找到平衡。他的卸任演說無可避免地揭示了當前美國政治與經濟生態中的結構性挑戰:新興財閥與科技產業的崛起正威脅著美國的民主基石,成為繼艾森豪威爾警告軍事工業複合體之後的另一嚴峻警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拜登在演說中批判了以馬斯克為代表的科技產業巨頭,指出這些企業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操縱輿論、擴散假消息,侵蝕民主基礎,他的演說猶如當年艾森豪總統對軍事工業複合體的警告,提醒美國社會警惕科技工業複合體對公共政策與政治過程的深遠影響。這一問題的影響不僅限於美國本土,對國際社會,尤其是台灣的安全局勢,也提出了深刻啟示。

與此同時,共和黨候任國務卿盧比歐則在國會聽證會中,重申支持武裝台灣的「豪豬戰略」,主張讓中國明白侵台的代價過於高昂。他的論述反映出以軍工複合體為核心的傳統戰略邏輯,即以軍事優勢為基礎的強硬對華政策。這與拜登所批評的科技工業複合體形成了有趣的對比,卻也揭示了未來美國對台政策的內在矛盾與挑戰。

在軍工與科工兩大複合體的交錯影響下,未來四年台海局勢的走向將更為複雜。軍工複合體支持透過高科技產業的全球化遷移,降低戰爭爆發對美國本土與西方經濟的風險,因此拜登政府任內,美方一再敦促台積電擴大在美投資,其核心邏輯即在於此。而科工複合體則對中國市場仍存濃厚興趣,傾向於透過技術限制和市場控制,實現利益最大化,甚至可能更樂見兩岸達成某種「中程協議」,以維持經濟利益。

這種內部分歧不僅僅是策略選擇的問題,更深層地反映了美國霸權維繫手段的結構性變遷,美中之間的科技競爭將愈演愈烈,而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核心,無疑成為兩大複合體競逐的關鍵。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這種競爭格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短期內,台灣仍能因半導體技術優勢獲得美國支持,但若美國內部的軍工與科工勢力合流,可能迫使台灣在更大的壓力下進行高科技產業全球布局,甚至面臨更多經濟與軍事層面的妥協。對台灣政府而言,如何在這兩大複合體的博弈中尋找平衡,既保護自身利益,又避免被裹挾進大國對抗的漩渦,將是未來政策的核心課題。

在俄烏戰爭和以色列・哈瑪斯衝突接連出現緩和跡象的情況下,未來美國的焦點勢必更加集中於台海問題。盧比歐所強調的「豪豬戰略」不會退場,但在科技工業複合體影響下,推動台灣與中國展開接觸的壓力亦不會減弱。這種兩面下注的策略,或許正是美國在新冷戰格局下試圖平衡霸權利益與盟友安全的一種表現。

拜登的卸任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但也揭開了美國內部與國際戰略的新篇章,未來美中對抗與台海局勢的變化中,如何解讀並應對美國內部複合體博弈所帶來的影響,將成為決定台灣命運的關鍵。

*作者為教育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