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玄觀點:讓年夜飯除了年味,更有人味

2025-01-24 06:30

? 人氣

行政院長卓榮泰與YouTuber三個麻瓜,一起回到阿嬤家,歷經大家過年最害怕的「親戚拷問」,一路過關斬將,贏得紅包。(圖/文化部提供)

行政院長卓榮泰與YouTuber三個麻瓜,一起回到阿嬤家,歷經大家過年最害怕的「親戚拷問」,一路過關斬將,贏得紅包。(圖/文化部提供)

再過幾天就要過年了,家庭日常的「誰做家事大掃除」、「誰上街採買年貨、誰煮一大家子的團圓飯」、「吃完飯,誰洗碗?誰整理廚房、倒垃圾」這些每天生活瑣事的分工或不平等,到了過年反而增加衝突導火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但如此,「誰賺得錢多」、「年終獎金領了多少」、「升官了嗎」、「你看看舅舅家的小孩都博士畢業了,你還在寫碩士論文」、「以前隔壁鄰居的小學同學都是上市櫃公司總經理了,你什麼時候升經理」。不然就是「比看看誰的紅包包得多」、「誰都結婚生可愛的小孩了,你快點找對象結婚、生小孩讓我抱孫子」。或者是被規定要求去誰家拜年、參加大大小小的聚會活動等,如果時間不方便或沒意願,就會被家族道德綁架。

農曆春節是華人團聚的時刻,在嘉義地區甚至大年初一全家去掃墓,讓平常因工作忙碌、外地求學、婚姻嫁娶而各奔東西的家人們能有機會歡聚,分享過去一年的喜怒哀樂,慎終追遠,並且為新的一年彼此祝福能過得更好。但這些年節家務分工或年節社交的儀式感,卻將個人家庭事業成就搬上團圓桌,讓人倍感壓力,增加過年焦慮。

學生時被關心學業、成績好不好;畢業後被討論工作職位及財富;到了適婚年齡,則被關注結婚生子。當步入中晚年,則被比較兒孫們的成就,甚至有些獨居的父母親,更害怕被關心兒子女兒怎麼沒有回來,孤獨感油然而生。試著想想,有家可回圍爐的要面對這些「靈魂拷問」,那對離婚或婚姻困境中被傳統框架束縛的女性,更是情何以堪。再加上充滿性別刻板印象的習俗,例如大年初一女兒不能回娘家、不能在娘家吃晚餐等等,女性的年實在是不好過。

其實這些過年的百樣圖像也只是平常家庭社會的縮影,無數個365天的焦慮及不平等只是在過年加劇而已。以家務分工為例,「性別意識」在家庭往往是一個複雜且不易撼動的場域。「過年回誰家、誰來做家事」只不過是日常性別不平等的戰場延伸。根據衛生福利部「2019年15-64歲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有配偶或同居伴侶婦女平均每日無酬照顧時間4.41小時,為其配偶或同居伴侶之3倍。其中做家務時間為平日2.22小時,其配偶或同居伴侶為平日0.73小時。隨著時代改變,雖然兩性在家務分工時間差距有所縮減,但婚後男性對家庭性別角色分工的觀念仍較為保守,過年時年貨置辦、年菜採買製作、年夜飯烹煮,無一不考驗家庭主婦的一根蠟燭兩頭燒,也讓婚後女性卻步回夫家過年。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與其比較事業成就、婚姻幸福,或許我們可以重新思考如何讓過年變得更有人味。避免不尊重、過度探究隱私的問候,面對不舒服的問候,練習覺察自己的情緒、關心自己的感受,堅定且溫和的回應,設立關係中的界限。另一方面,少些「男性只能賺錢養家」、工作職位的性別刻板印象要求,建立性別平等觀念,家事大家一起做,因為奶爸也可以做得很好,更是無形的勞動力貢獻!

讓年夜飯除了年味,更有人味,準備好上桌了嗎?

*作者為雍展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