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藥不睡、瀉藥不瀉!」中國仿製藥品質太差,醫界紛紛挺身抗議:仿製藥商形同詐欺

2025-01-27 13:19

? 人氣

(AP)

(AP)

上海兩會期間,20位上海市醫療界的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關於在藥品集採背景下如何能夠用到療效好的藥物的提案》。提案主筆人、上海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鄭民華甚至直言「仿製藥」存在「麻藥不睡、血壓不降、瀉藥不瀉」的品質低下問題,呼籲醫保主管單位給「原廠藥」更多空間。

中國所謂「原廠藥」一般指過了專利保護期、由原廠生產的藥品;所謂「仿製藥」(台灣稱「學名藥」)則是指過了專利保護期,其他企業均可仿製的藥品。公立醫院採購要品質,往往會集中招標採購中國國產仿製藥,降低成本。不過上海的著名外科醫生鄭民華指出「麻醉藥不能成功麻醉患者」,北京的朝陽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盧長林也質疑「降壓藥無法調節血壓」。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公眾的強烈抗議後,杭州市中醫院的夏志敏醫師在社群媒體上的一篇帖子中比較了原研藥的試驗數據和仿製藥的數據,發現有太多相似之處、甚至連小數點後兩位的數據都完全一樣,引發人們數據是否存在詐欺的質疑。夏志敏直言「中國仿製藥質量太差」,但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卻僅承認「數據重複」、「編輯錯誤」。記者出身的熱門播客主持人孟常對此批評「這件事不算底線的話,我不知道在我們社會還有什麼是底線了」。

《紐約時報》指出,由於中國政府嚴格控制公眾輿論,這種公共監督的爆發並不常見,這也是對北京降低醫療成本做法的抗議。但中國官員們正在努力支撐國家醫保系統,因為人口迅速老齡化,讓國家醫保承受巨大壓力。孟常在一篇後來遭到刪除的貼文中表示:「絕大多數好大夫都在公立系統,這是長期形成的現實」、「現在做手術時再想用進口藥和器械,就都得去私立自求多福了嗎?」

《紐時》指出,中國從2018年起鼓勵藥品製造商之間激烈競爭,大幅壓低了藥品價格,但今年外國品牌藥品基本沒有出現在醫保覆蓋的藥品清單和公立醫院提供的藥品清單上。這種現象意味著不願意與中國公司競爭的外國製藥公司已經離開中國市場,因為中國仿製藥的藥商願意以極低的價格出售藥品。對患者跟力求降低成本的中國政府而言,這或許算是好事,但如果仿製藥的藥效不到位,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上海的艾意凱諮詢主管合伙人、醫保專家陳瑋對《紐時》表示:「一直有人抱怨,如果降價,製造商就會偷工減料。」根據最新的政府數據,年度招標系統(集采)使大多數藥價降低一半以上,並在五年內為北京節省了4400億元。但鄭民華在媒體的專訪中也表示:「集采(招標)確實是把價格壓低了,在這麼價格低的情況下,藥物質量(品質)可能不穩定。」他舉的例子包括抗生素過敏、血壓不降和瀉藥不瀉。

中國國家醫療保障局21日聯合衛生健康、工業資訊化、藥品監管部門,赴上海當面聽取相關政協委員、專家關於藥品集採政策的意見建議,並收集有臨床數據支持、有統計學差異的品質和藥效問題線索。中國醫保局甚至表示「歡迎廣大醫護人員當好藥品價格和品質問題的吹哨者」,同時否認「不允許採購使用進口原廠藥的制度安排」。《美國之音》指出,確實是2018年成立的中國醫保局的強勢崛起,改變了醫療生態,加大了醫療鏈上的利益調整力度。

廣州一家三甲醫院的副主任對《美國之音》表示:「這裡面利益很多,水很深。原廠藥當然效果好,藥企也是財大氣粗,專家、學者們肯定喜歡原研藥。醫院自主權大的時候,你看那些主任醫生、醫院領導,開個會都是國際會議,所以當然對集採不滿。」不過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對《美國之音》說,相同成分、相同劑量、相同劑型的學名藥(中國所謂「仿製藥」),理論上跟原廠藥之間的差異不應該有這麼大,一定是廠家根本沒有按照原廠藥的成分去製成藥品,才會導致亂象,這也意味著中國對仿製藥的監管不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