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強大的新推理模型引發1兆美元的股票拋售,其影響超出人工智慧(AI)的訓練成本和資本投資水平等問題的範疇,直指AI領域或許最核心的問題:AI的價值究竟在哪裡?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個問題很淺顯。AI的領導地位是將繼續留在美國,還是會轉向中國?但疑問不止於此,因為AI市場本身就有多個層次。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DeepSeek可能會加速AI的商品化,助其進一步打入大眾市場。即便如此,AI價值可能仍主要出自規模較小的高端市場,因為最好的創意就誕生於此,並且要在那裡等待相當長時間才會被商品化。
DeepSeek和其他公司也有機會在高端市場取得成功,但要取代美國巨頭,需要的遠不止是該公司的R1模型。
誰來顛覆顛覆者?
儘管美國科技公司已經習慣了來自中國的一定程度的競爭,但DeepSeek可能會以更大的力度撼動全球創新版圖。
這種競爭威脅的程度仍在評估之中,尤其是考慮到有消息稱OpenAI正調查DeepSeek是否反覆查詢該美國公司的AI模型以獲取大量數據,以此來訓練自己的聊天機器人。這種技術過程被稱為「蒸餾」。
然而,即使情況確實如此,美國科技公司面臨的競爭威脅也在上升,保護自身知識產權的挑戰也在加大。
撇開模型蒸餾的問題不談,DeepSeek已經贏得美國技術人員的關注和尊重。微軟(Microsoft) AI工作組營運長賈里德·斯帕塔羅(Jared Spataro)告訴我:「我個人認為,我們目前已經看到,中國人本周確立了自己作為一流軟體開發者的地位。」
長期以來,矽谷的風險投資家和新創公司創始人一直將自己定義為顛覆者,從側翼攻擊老牌公司。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一家又一家新創公司湧現出來,它們或多或少都來自矽谷、舊金山或美國科技帝國的北方之都西雅圖。華爾街日報》DeepSeek的崛起暴露輝達「軟肋」更多文章
當其他地方出現有前途的新創公司時,它們被視為「農場球隊」球員,可以通過投資和結盟的方式升至高級別聯賽。微軟與法國AI新創公司Mistral的合作就在歐洲引發了一些不滿,因為似乎遵循了這種模式。Mistral本身是由Google DeepMind和Meta的資深人士創立的。該公司已獲得美國投資者的資金支持,包括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General Catalyst和Google前執行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