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社運人士陳祺忠,在他位於苗栗竹南住家附近,遭2名男子襲擊,導致左腿大面積淤傷。從監視器畫面看出,這是一起預謀攻擊,其中1人刻意從對面碰撞他,並拿出辣椒水噴他臉部。接著另1人從前方快步走近,拿棍棒朝他大腿猛打。陳祺忠並不認識這2人,猜測應該是協助社運遭到「警告」。

由於他參與的社運、以及協助過的自救會相當多,在社運圈人人皆知,他遇襲的消息傳出後,引發很大的關注。他的臉書發文被轉貼1500多次,許多人為他抱不平、感謝他的協助、並要求警方追查到底。陳祺忠則感慨,他只想做一個「在弱者跌倒的地方把他扶起來」的人,沒想到做好事這麼難。
堅持站在第一線,想把所有好事都做盡
今年45歲的陳祺忠是苗栗竹南人,原本是一位工程師,2013年發生在故鄉竹南的「大埔事件」,意外啟發了他的社運之路。
大埔事件起因於2010年6月9日,前苗栗縣長劉政鴻動用警力,鏟除不同意區段徵收戶的農田,引發一股反徵收浪潮。那時陳祺忠每天騎車上班,都會經過大埔主要抗爭戶、張藥房的六坪小屋。當時地方流傳很多對張藥房不利的耳語,聽到太離譜的,陳祺忠就會出聲反駁,他覺得自己至少有幫忙。
直到2013年9月17日,中秋節前一天,張藥房屋主張森文失蹤,隔天在大埔橋下排水溝發現他的遺體。陳祺忠從電視看到張森文的兒子受訪,突然醒悟,「我竟然不認識張元豪!」這讓他覺得慚愧,以為「在嘴巴或鍵盤上主持正義」就算幫到人家,實際上並沒有幫他們做過任何事。
自此,他開始尋找可以「實際」幫助別人的方法,也就是站在第一線,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你只要走入現場,就有你可以做的事情。」
他加入「捍衛苗栗青年聯盟」,協助當時苗栗三個知名的抗爭案:華隆自救會、苑裡反瘋車、後龍反殯葬園區。過程中認識很多人,參與社運的範圍,不再只限於苗栗,而是擴展到全國。他在臉書簡介中,豪氣寫著:「需要抗爭、抗議的相關指導請私訊我,希望有弱者的地方就有我!」
陳祺忠:幫助人並不需要權力或學問
他在抗爭現場不會挑工作,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他從來不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位,媒體也不會特別注意他,但他就是無所不在。2020年7月、10月,台南市政府兩度拆陳家、黃家,他跟人群坐在地上擋拆、跟警察推擠。

他參與反萊豬進口、反桃竹苗停灌記者會,聲援反三接、四接團體,在環評會中發言。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協助造橋鄉民反坤輿掩埋場,從2020年12 月31日,前苗栗縣長徐耀昌,核准坤輿重做試營運計畫,到2022年9月13日抗爭成功,他幫忙出點子、協調聯絡。抗爭成功,榮耀歸於村民。
很多具有改革理想的人,紛紛走向政治之路,因為他們相信,擁有權力才能改變社會。陳祺忠原本也想走相同路徑,直到他看到鄭南榕案中詹益樺的故事,他才明白,「幫助人是很純粹的,不需要你有權有勢,只要你願意付出。」
但連這麼不求名、不求利、純粹只想幫助弱勢的人,都會被打,讓陳祺忠覺得莫名奇妙。而且持棍棒打他那位,好像早就瞄準目標,只打大腿,而不是亂打或打要害,很明顯是計畫買兇,他還要自嘲,只打腿可能自己價碼不高。
這起事件引發社運界相當大的關注,讓陳祺忠瞬間變有名。不過他點出一個重點,是因為像他這樣在第一線幫助弱者的人太少,才會被針對。如果更多人這樣,就會形成一股社會力。因此,他已決定之後的目標,要做社會力的培力工作,「我不是不會怕,但我還是想做個偉大又美好的種子。觀點投書:社運人入閣 反挫責任內閣憲政原理更多文章
*作者為獨立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