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本來是南廠,現在變西廠,後來升格變東廠」、「主委幫我們定調,我覺得很不爽,我絕對會把他翻案」以上兩句是張天欽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誑語。
張天欽是促轉會副主委,是執行促轉條例的要員,促轉條例明明規定要「促進社會和解」,張卻毫不掩飾公然自詡為專事打擊異己的「東廠」而且還真的拿侯友宜當策畫打擊的對象。其行為實令人匪夷所思,嘆為觀止。
另外,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副主委怎會如此狂妄,視民主前輩的主委黃煌雄如無物。
其實自從民進黨執政後,可以說怪事年年有。「拔管事件」、「吳音寧事件」、「謝長廷事件」、「小英總統乘雲豹裝甲車視察水災事件」、「陳師孟事件」…,加上這次「張天欽事件」,還有最新的「黃建嘉事件」等等,都令人難以想像,感覺在這自詡「民主價值」的台灣,怎會爆出這些缺乏民主素養的怪事來。
張天欽的話深深打臉台灣的民主,其實也反映台灣歷經幾十年奮鬥得來且深以為傲的「民主政治」,存在著嚴重的缺陷。
觀察台灣幾十年來的民主運動大概可分成四個階段:
1.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社會主義革命階段。
這時期左翼是這波反抗國民黨專制獨裁的民主運動的主要力量。但這時期最終以慘烈犧牲,失敗告終,眾多左翼知識菁英,被肅清殆盡。
2.從50年代中起至60年代中,左翼被肅清完畢後,接續由台灣本土的地主階級及地方仕紳領導的民主運動階段。
此時期的代表人物為當年台灣省議會的「五龍一鳳」。
3.60年代末70年代初,戰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知識分子的民主運動階段。
這其中包括左翼知識青年以及代表右翼的自由主義青年,兩股力量合擊國民黨的威權體制,是為黨外民主運動時期。
4.台獨運動階段。
1979年美麗島事件後,隔年美麗島受難者的家屬紛紛當選中央民代,從此黨外民主運動時期主張台灣獨立的勢力逐漸竄起。國民黨方面,在蔣經國去世後由李登輝接班,李登輝在國民黨內孤單一人,面臨龐大非主流的外省官僚的逼宮,遂引進台灣本土地方勢力與之對抗,並高唱「台灣人的悲哀」、「台灣人要出頭天」,拉高台灣人意識的訴求,國民黨就在李登輝執政下,逐漸往台灣獨立方向銳變,黨外的民主運動遂逐漸往台獨運動異化。台獨運動成為此階段的主要領導力量。
在以上四個階段中,有兩股力量領導台灣的民主運動,一股是左翼的社會主義革命力量,但這股力量,50年代雖勢力龐大,但被國民黨整個消滅,70年代新興起的左翼勢力也在國際及中國大陸的社會主義運動的巨變影響下,歸於沉寂。
另一股是右翼的本土資產階級的革命力量,與左翼力量相反的,這股力量卻蓬勃發展,逐漸壯大,終至於領導台灣人民推翻國民黨的獨裁體制,建立了西方式的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