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貿易關係持續惡化,專家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透過限制關鍵戰略資源出口或大量拋售美國國債,作為對美國關稅與經濟制裁的反制措施。這些舉動不僅可能影響美國國防體系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運作,還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
美國國防設備,包括飛彈系統、戰鬥機與夜視裝備等,高度依賴由中國供應的稀土元素。稀土是構成高性能磁鐵、感測器及精密武器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根據礦業公司NioCorp執行長馬克.史密斯表示,美國空軍幾乎所有戰機皆使用多種形式的稀土,若供應中斷,軍備將立即受到衝擊。
美國補足稀土供應鏈要花近30年
史密斯指出:「如果中國切斷稀土供應,美軍的即戰力會立即下滑,像智慧飛彈沒有稀土材料後將失去導引功能,變成只能亂飛的飛彈。」
中國掌握全球約90%的稀土產能,並在4月初宣布將7種中重稀土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儘管未完全禁止出口,但北京可透過限制出口許可證數量來影響國際供應。稀土不僅是國防關鍵材料,也是智慧型手機、風力發電機與電動車馬達的核心元素。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稀土礦產開發面臨高環保門檻與冗長審查流程,從探勘到量產平均需耗時近30年。反觀中國政府對相關項目提供政策與資金支持,加上環境法規鬆散,使其可在幾個月內啟動稀土產線,讓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維持主導地位。
拋售美債與人民幣貶值,中國還有招
除了稀土禁令外,北京政府也可能進一步拋售美國國債。中國目前持有約7610億美元的美債,是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外國持有者。若中國決定拋售大量美債,將對美國國債價格與美元造成沉重壓力,導致殖利率暴漲,進一步推升聯邦政府的借貸成本。
經濟學家警告,一旦美債市場出現恐慌拋售,將牽動全球金融資本流動與匯率波動。此外,北京也可能如過去般操作人民幣貶值,以提升出口競爭力,並使美國商品在中國市場失去價格優勢。
中國曾於2010年與日本因釣魚台(尖閣諸島)爭議爆發外交摩擦,當時中方即中止對日本的稀土出口,對日本電子與汽車產業造成巨大衝擊。近年來,中國也逐步收緊其他重要礦物出口,例如鍺、鎵、石墨等,這些材料在半導體、電池與軍工領域皆屬不可替代資源。
根據觀察人士指出,隨著全球供應鏈重整趨勢加劇,北京可能再次將稀土與其他戰略礦物作為外交與經濟博弈的籌碼,特別是在與美國的對抗升高之際。用關稅促成全球降稅協議?創造最長經濟擴張期顧問精確分析川普關稅目的更多文章
川普對中國維持高關稅,雙方談判氣氛緊張
美國總統川普於9日表示,將對除中國以外的所有貿易夥伴暫緩徵收90天關稅,但中國商品仍將面對高達125%的懲罰性關稅。中國此前也針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84%的報復性關稅,雙方互動持續劍拔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