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爭執使得宏達電從2012年以來,一直沒有清楚的策略定位。這也造成陸學森出走後,HTC的品牌價值一直懸而未決。這樣的爭執直到今年年初周永明辭去執行長後,才暫告一個段落。然而,我們從今年宏達電的表現來看,市場策略與品牌價值的錯亂,並沒有隨著路線之爭的平息而得到整理。
從長期來看,「果斷的轉型」確實使當年宏達電能異軍突起,但過度頻繁,或是模稜兩可的轉型,卻也使得宏達電陷入了「定位不明」的危機。現今的國際品牌都走向提昇「附加價值」的道路。而商品的附加價值,便是取決於商品背後所承載的「品味」、「美學」乃至「生活方式」這些抽象價值能不能吸引消費者。所以當一項產品找不出他核心價值的所在時,根本無法令消費者感受到這項產品的誘人之處。
另一方面,宏達電與其說是不愛台灣,倒不如說是同樣陷入了「定位不明」的問題。宏達電近年來所面臨的另一項挑戰,就是中國逐漸成型的「紅色供應鏈」。以華為、聯想、小米等中國手機品牌帶頭,結合中國本土的上下游廠商,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結構來衝擊台商。然而,台灣科技業的能力,經過幾十年代工經驗的累積,品質與價格競爭力理應不輸給中國的廠商。
宏達電既然願意負擔成本,將產銷基地放在台灣,卻似乎沒有考慮過台灣能帶給宏達電什麼樣的競爭優勢。過去宏達電在2010年前後的高峰期,若是能夠將盈餘投入於整合台灣的相關產業,將有機會扶植以自身為中心的供應鍊體系。然而近年來宏達電的ODM夥伴多轉為中國廠商,其中雖然有成本與佈局中國市場的考慮。但以長期的趨勢來看,面對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壓力,這樣的佈局或許將在未來逐漸侵蝕宏達電的競爭力。
此外,宏達電近年來雖然多次強調要加強行銷能力。然而除了「高規低價」,HTC這項品牌的核心價值仍舊不明確。前面提到,有效提升品牌附加價值的做法,就在於建立一種能與品牌相應的美學品味與生活風格。台灣近十年來文創業蓬勃發展,年輕一代也發展出了具有台灣獨特品味的生活美學。我們從中國年輕人近年來對台灣各地文創商場與自由行的喜愛,乃至中國時尚電影《小時代》的四位主角中有三位由台灣演員擔任。當可知台灣的生活品味與美學風格在中國年輕一輩的市場裡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宏達電若是要主攻中國市場,與其在高規低價的戰場中與小米等強敵割喉血戰,倒不如投入資源與台灣的文創界結合,找尋一種台灣獨有的美學風格。只要能善用台灣既有的資源,台灣或許能夠幫助宏達電創造獨一無二,又能吸引中國年輕人的品牌價值。如何真正善用台灣的價值來找回HTC的品牌價值,也是未來宏達電如何與台灣共創雙贏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