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忠觀點:遠來的和尚念經兼做生意?談談台灣的能源

2018-10-13 06:50

? 人氣

圖1:德國2014年的電力輸出及輸入狀況。(作者提供)
圖1:德國2014年的電力輸出及輸入狀況。(作者提供)
圖2:2014年德國與法國、瑞士及波蘭的電力輸出及輸入狀況。(作者提供)
圖2:2014年德國與法國、瑞士及波蘭的電力輸出及輸入狀況。(作者提供)
圖3:2014年德國與捷克、荷蘭及瑞典的電力輸出及輸入狀況。(作者提供)
圖3:2014年德國與捷克、荷蘭及瑞典的電力輸出及輸入狀況。(作者提供)

三、台灣的國情

台灣的再生能源國情包括:水力極少,在無法克服地熱之腐蝕問題也無法禁止廚餘養豬的情況下,只好以太陽光電及風電為再生能源的主力。但台灣地狹人稠,高山眾多,地震及颱風也多,政府除了想盡辦法將太陽光電擴大之外,並擬發展遠較陸上風電昂貴的離岸風電。以筆者之見,再生能源政策在「實務上是否可行」應是首要考量。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曾於2011年在「智慧電網的技術路徑」中說到:在利用一系列的低碳技術時需要用到智慧電網,例如各種再生能源…..」;並說到:「在世界所有的區域中,急需大型的先導型計畫(指智慧電網)來測試各種商業模式,然後視區域的狀況來採行」。
 
台灣在獨立電網下,未來若以不穩定的風電及太陽光電替代穩定的核電,在實務上需配套的「智慧電網」夠嗎?依台灣的國情,在廢核後台電公司能否持續而充足的供電,將是一項非常嚴峻的挑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台灣這種做法在實務上有無「成功的故事」?還是政府正在做有極大風險的嘗試?
 
理論上,台灣再生能源及核能的發展應學習國情較接近的先進國家,以避免東施效顰。如所周知,日本除了有相當嚴重的地震及颱風外,電網也無法跟國外相連,其國情與台灣較為接近。
 
二戰時日本曾遭原子彈摧殘,311福島核災就是發生在日本,日本的地震與海嘯又比台灣嚴重(海嘯的英文tsunami就是日語發音),日本的技術與管理水準也比台灣高得多,日本難道不是更有理由、也更有條件以再生能源來廢核嗎?但由各種跡象看來,日本反而是在「以核養綠」,為什麼?
 
連日本都沒有因為要發展再生能源而廢核,我們為什麼非得在2025年就達到非核家園?如果「我是人,所以我反核」的邏輯是對的,那大部分的日本人都不是人?在國情相近及台灣事事都向日本示好下,台灣非核家園的政策就更顯得奇怪,政府及環保團體能說出個道理來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四、歐洲的風電仍以陸上風電為主

歐洲風力協會(Wind Europe)2017年的統計資料(圖4)顯示,歐盟自2005至2017年所累計之陸上風電的裝置容量約為離岸風電的10倍(第17頁):

圖4:歐洲風力協會對2005-2017年陸上風電與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的統計。(作者提供)
圖4:歐洲風力協會對2005-2017年陸上風電與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的統計。(作者提供)

但台灣現在大力發展的風電幾乎都是離岸風電(遠較陸上風電昂貴),此點顯然與歐盟過去的經驗大不相同,其原因頗值得深入探討。研究的結果宜做為台灣自己思考及評估的重點。

五、台灣企業界與媒體的看法

筆者以google上網蒐尋近數月的資訊中,國內的主要報導包括:
 
工商時報2018年7月29 日的社論談到「台灣太陽光電發展困境的檢討」;遠見也於 2018年8月9日報導「太陽能產業慘到令人絕望,連台積電、聯電都認賠殺出」;聯合報則於2018年8月12 日的社論中評論「離岸風電:政府作莊的豪賭」。也看到雅虎2018年9月17日對太陽能廠茂迪的新聞「茂迪緊縮人力,300多名外籍生產線員工提前解約」
 
看來台灣的一些企業及媒體對於再生能源的看法,不像今周刊所訪問德、荷兩位專家那麼樂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