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全球年輕人瘋迷!老黑膠正發燒

2015-06-26 23:00

? 人氣

(攝影李明宜)

(攝影李明宜)

在數位音樂當道的時代,存在超過半世紀的黑膠唱片,卻越發活得精彩,成了現在最潮的玩意兒。根據尼爾森發布的2014年美國音樂市場調查報告,去年美國黑膠唱片大賣920萬張,比起前一年大幅成長52%。同樣是實體載具,在CD衰退的同時,黑膠卻創下連續9年成長的紀錄,達到90年代以來的高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可以很榮幸的講,台灣黑膠的發展跟歐美是同步的!」誠品音樂專案經理吳武璋說。根據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統計,台灣黑膠銷量從2009年開始逐年成長,直至前年來到高峰。以台灣最大的黑膠連鎖賣場誠品音樂黑膠館來說,去年共賣出七萬張唱片,比前年成長4成,是歷來最好的一年。

誠品早在2007年就開始舉辦「黑膠文藝復興運動」,包含講座和黑膠市集等活動,是目前台灣推廣黑膠的一大力量。吳武璋觀察,促成黑膠熱潮再次席捲的助力,最大推手不是懷舊發燒友,而是從小活在數位音樂世代的年輕樂友。在大牌歌手五月天、陳綺貞、孫燕姿、蔡依林等人紛紛推出黑膠唱片帶動下,年輕人也搭上這班黑膠列車,七年級生面孔明顯增多。

接著,小時候聽過黑膠的五、六年級生,雖然長大後投向CD懷抱,但在陳淑樺、李宗盛等小時偶像陸續推出復刻黑膠唱片後,他們又重拾黑膠,尋回屬於自己年代的故事。最後,黑膠基本盤仍在,除了追求原版唱片外,有些復刻片加入新的後製或混音處理,更為發燒友帶來不同感受。

新的力量不斷加入,黑膠門檻也更容易跨越。「要進入這個時代,得先把這個時代的養分給它,」台灣黑膠文化協會發起人、好感音樂總經理江建德說,過往對黑膠的印象就是要砸下不少金錢,但這幾年各通路引進許多平價唱片、唱盤,便宜的重刻片1、200元就可以買到,入門唱盤更是萬元有找,大幅降低進入門檻。

「它就像一幅雋永的骨董字畫,音質無法取代!」吳武璋說。黑膠溫暖圓潤的類比聲響與細膩音質,是眾多「入坑」的黑膠迷「再也回不去」的最大原因。黑膠以凹凸刻紋記錄聲音,再用唱針摩擦溝槽,比起CD的數位格式,在編碼、解碼的過程中,遺失些許細節,採用類比方式的黑膠,訊息量豐富、聲音細節多,只要不刮傷,保存期限比CD還久。

30公分見方的黑膠唱片,封面比起CD大上許多,光用眼睛欣賞,就有很過癮的視覺享受,也成為許多黑膠迷玩味的重點。後來的CD封面,更承襲著黑膠封套的概念而來。而許多人可能對黑膠繁瑣的調教過程望之卻步,但膠齡30年的資深玩家穆忠傑說:「黑膠有參與感。唱頭角度、唱臂高低……,變化無窮,能按照個人意念調出你想要的東西。」重點是透過組合變化,找出專屬於自己聲音的那一刻,然後發現「啊!原來這就是我喜歡的聲音!」

聽黑膠絕對不是速成的音樂享受,挑片、播放、翻面、收片、清潔……,沒有一鍵式的播放按鈕,反而有著一連串如「儀式」般的步驟,在全心投入的當下,獲得更專注的聆聽體驗,把音樂從背景陪襯拉回主角位置。在以倍速快轉的年代,黑膠以獨特姿態,把真實溫暖的聲音刻在一圈圈軌跡中,不斷轉動。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