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子公司中華投資雲豹能源投資案,引爆母子公司內鬥,卻暴露出泛公股事業到底該不該在綠能,以及政府5+2產業,擔任「急先鋒」角色。在綠營政府上台後,成立綠能子公司、配合能源轉型,儼然已成為國營事業首要任務,中油可以與成立不到一年的碩城科技合組儲能公司,中華電信可以和成立兩年的雲豹能源,合作「台西綠能專區」,中鋼也參與興達海洋基礎公司與台灣風能訓練公司,只要是冠上「綠能」二字,所有投資案都變得理所當然。
為了推動非核家園,國營與泛公股事業釋出閒置土地或屋頂,架設太陽能發電系統,只要不影響公司營運,原本無可厚非;但今天如果國營事業,乃至於泛公股事業,全數配合投入綠能產業,這樣政策的背後,除了顯示出政府面臨未來10兆元的綠能轉型投資,為規避舉債上限,必須動員國營事業資源之外,參與的國營事業,在本業眾多可能的投資選項之中,選擇了綠能投資,除了證明躉購電價制度「有利可圖」之外,綠能投資和本業之間,是否真的是在商言商、將本求利下的選擇,恐怕值得推敲。
「投資綠能」成國營事業全民運動
事實上,綠能轉投資,幾乎已經是泛公股事業的全民運動,以離岸風電為例,經濟部選擇了中鋼與台船,作為 M Team 與 W Team 的領頭羊。中鋼為了發展離岸風機的水下基座,在閒置多年的興達港成立了「興達海洋基礎公司」;除此之外,為了培育離岸風電海事人才,交通部下轄國營事業台灣港務公司,與風電系統商上瑋新能源合資成立台灣風能訓練公司,入股的國營事業,包括台電、中鋼、台船等。
另外,中鋼集團的中宇、中碳及中龍等集團公司,先前合資成立中鋼光能公司,推動廠區屋頂型太陽能發電系統。
先前才因虧損減資的台船,和其他國營事業一樣,近年都面臨退休潮,人力青黃不接,為了配合風電政策,也成立了台船學院,培育離岸風電船舶人才。
離岸風電因為專業門檻較高,能夠投入的國營事業畢竟有限;相對之下,屋頂型與地面型太陽能發電系統,只要有錢有地,就能參一腳,國營事業幾乎每一家都成立了綠能公司,投資太陽能領域。
手上握有沿海鹽灘地的台鹽,去年成立了台鹽綠能公司,與新加坡艾貴能源(速力)合作台南鹽水投資總面積25公頃的太陽能專區,並且向當地超過30位以上地主承租土地。艾貴能源先前以每度2.6元低價,標下「嘉義縣鹽灘地標案」競標,遠低於目前躉購費率每度費率4.54元上限,當時曾遭媒體質疑,母公司新加坡速力(SOLEQ)開出每度費率僅2.6元的超低價,當時就有台廠質疑速力母公司新加坡 Equis 集團都放出消息求售,未來有可能成為無人收尾的孤兒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