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周前,筆者參加了一場由系上舉辦的性病防治講座,講師來自中華民國婦產科協會,內容大約是教導避孕、保險套的使用以及其餘的避孕措施,並告訴大家感染性病人生就是黑暗的。很熟悉對吧?或許你會發現從國中、高中到大專院校的講座,大部分的教師或講師在講的,都是同一套東西,那該破除的迷思,又該怎麼辦?
這場講座中,多次提到性濫交的後果即是性病、同性戀感染性病的比率高得多、以及得了性病之後人生是黑白的等等論調,這些迷思在國中教育開始不斷被放送,經歷了高中、到了大學講座的講師卻還是沒有被檢討,跳過解釋快速下結論的結果,卻會導致聽眾在沒獲得完整資訊的情況下暴露於危險之中。
舉個例子:或許在統計中,性濫交感染性病的比例的確較高,但跟一百個人發生全程安全的性行為;與跟一個沒有在控制病毒量的感染者發生性行為,何者算是濫交?但後者感染的機率卻比前者大得多。如果觀念沒有改變,聽眾在人生中遇到的人隨著時間增加,當有天某位聽眾遇到了一位感染者朋友,他將如何面對這位感染者?又會對這位感染者朋友下怎麼樣的評論?又當有一天,某位聽眾發現自己感染了性病,在害怕被冠上性濫交的污名之下,他又怎麼敢去嘗試取得正確的資訊、又怎麼敢去找他最信任的家人或朋友訴苦排解心中壓力?
再舉例:強調感染性病後的人生是黑白的論調,不僅僅會加深人們對於性病的恐懼而更不敢討論之,且得了性病,若有完整的治療與照護,將大大降低其對於生活的影響,傳染力的強度也會在獲得控制之後而降低。這樣的結果,怎麼能說他的人生是黑白的?用恐嚇的方式防治疾病,讓疾病防治教育變成「恐懼疾病教育」絕對不是一個該為的方式。
對於教育者而言,性病可能的確是難以啟齒的課題,但破除過於保守以致有害的觀念也是教育者很重要的職責,故筆者希望教育者在教授此議題上,可以漸漸對於性病做更深入的討論、也希望教育者在說出每一句話以前,都能考慮到話中所涉及到相關族群的感受。
*作者為世新大學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