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躋身英國的醫學院,考生有才只是條件之一。家庭財力和社會關係也很重要。
學校裡的孩子,問他們將來想幹什麼,回答「當醫生」的總是不少。
英國的現實與少年的天真,反差不能再大了。
即便如此,一份最新報告提供的事實仍然讓我感到震驚。
學醫:競爭最激烈
英國醫學院校委員會(Medical Schools Council)委托進行的一項調查發表的報告說,英國一半的中學沒有能夠向大學輸送一個報考醫學院的考生。
沒有一個!而且,不是過去一年中,而是在過去三年中!
想學醫的學生都來自英國什麼樣的中學?為什麼?稍後再談。先看一個事實:
英國現有33所醫學院,每年招收新生約8千人,全部在校生目前是40625人。
醫學院的畢業生是就業和收入前景最好的之一,而想躋身醫學院,也是考生競爭最激烈的學科之一。
去年,英國學醫的報考和錄取比例是平均11.2名考生競爭1個名額。提供一個參照:英國大學整體的報考與錄取比例是5.5:1。
在這個背景下,再來分析報考醫學院的學生來自哪裡就更有說道。
學醫:社會流動最差
英國醫學院生源的80%都集中在20%的英國中學。而這20%中,一半是英國私立學校或重點中學(grammar schools)。
英國像樣一點的私立中學,年學費2-3萬多英鎊。這是父母稅後的收入,而且是每一年。家長能掏得出這筆錢,孩子才能上得起私校(當然,孩子的學習能力也不能差)。
重點中學是公立,家長不交學費,但學校是擇優錄取,孩子要絕對優秀(普通中學是論片兒照單全收)。
但孩子的智力只是關鍵之一。家長能請得起家教給孩子吃小灶同樣關鍵。倫敦的家教平均收費30-70英鎊一小時,至少一年小灶吃下來,也需要不少錢。
可能比錢更貴重的,是家長能花得起時間從學業上和精神上給孩子提供支持。
因此,英國富裕家庭和中產階級的子弟佔據醫學院校也就成了必然。
英國政府社會流動和兒童貧困委員會說,「長期以來,在英國學醫很不幸成了英國不夠富裕家庭的子弟最難進入的領域之一。」
英國醫學院校委員會正是在受到社會流動和兒童貧困委員會的批評、譴責它在促進社會流動上紀錄很差後,委托進行的這個專項調查。
英國醫學院校委員會承認,調查報告證實了他們在促進社會流動上做的很不夠。
學醫:社會關係重要
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貧困家庭學生報考醫學院校的建議。其中,要改變對報考者有在醫院或其它醫療機構實習經歷的期待。
報告說,大學在考慮候選人時,把申請者曾有過在醫院實習的體驗看的很重要,甚至是必要條件。
這顯然對醫生或其他有廣泛社會關係的專業人士的孩子很有利。
而且,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用提供無償勞動換取實習機會,這對貧困家庭的孩子也是顯然的不公。
報告建議,在對待工作經歷上,在醫院實習或在慈善機構做義工或周末打工掙錢,應該一視同仁。
學醫:傾斜政策敏感
報告中提出的另一項建議則可能會觸動敏感的神經。
報告敦促醫學院校確認來自貧困家庭的申請者,並在錄取時給與更多的考慮。
這意味著報告建議醫學院在錄取時應考慮對貧困考生採取傾斜政策,酌情降低考分要求。
英國醫學院校對高考A-level的成績要求一般不低於A,對部分科目,如化學、數學、生物或物理,甚至要求A*。由於競爭激烈,越來越多的院校甚至要看學生中學會考GCSE的成績。
為了促進社會流動,醫學院校酌情降分錄取貧困生,如果是學校擴大招生名額「特招」,當然皆大歡喜。但如果名額不變,成績更好的學生只因為家庭富裕而被「傾斜」,失去了機會,似乎也有違社會流動的本意。
(撰稿:騰龍/責編:顧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