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歐盟高峰會表示,希臘是否留在歐元區,不僅關係到歐洲,也關係到中國及全球金融穩定,呼籲國際債權人與希臘盡速達成協議,維持國際金融秩序。
「希債危機」引發的金融市場恐慌起伏跌宕,希臘新政府執政後與國際債權人僵持5個月,本有望與國際債權人達成紓困協議,然近期宣布將於七月五日就新紓困方案舉辦公投,希臘暫緩眼前危機是否能有解,是否能避免「希退」(Grexit)危機,又增添些許變數。回顧希臘過去兩次紓困金額高達2,400億歐元(約8.4兆元台幣),國內反撙節的聲浪肆起,未來希臘很可能會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有史以來第一個違約的已開發國家,甚至有退出歐元區之虞。
回溯希臘與冰島兩國曾經如履金融與財政危機邊緣,同樣以採取接受援助計畫與加入歐盟措施重返國際市場,後於今(2015)年3月冰島雖然撤銷申請加入歐盟,但仍通過歐盟協議並享有與歐盟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申根區免簽證等成員國待遇。歷經三年,冰島有效調控財政政策重振經濟,希臘國家債務加劇無法償還紓困金瀕臨破產,差距尤甚,主要有三點因素。
首先,冰島有其本國貨幣-克朗(ISK)作為貨幣政策調控工具,而希臘使用歐盟的統一貨幣-歐元,則無法透過升息、降息和貨幣供給增減等方式調整國內經濟。其次,冰島對國際資本市場採取嚴格的資本管制,面對國內信用過度擴張的金融體系任其倒閉,由政府接管並將資產移轉以確保銀行運轉,透過破產管理程序減輕外債負擔;反觀希臘債臺高築,需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16億歐元還款,目前又面臨到期違約,面對資本大量外流政府預先無嚴格的管制措施,對於國內四大銀行的資產短絀,卻以債養債的模式提供資金挹注,更屢屢成為「逾期還款戶」。
再者,全球經濟邁入緩成長時期,政府社會性支出相應增加,歐元區國家的穩定措施僅能起暫緩作用,結構性改革形成重要挑戰。冰島首就經濟結構調整,放棄曾蓬勃發展的金融業,加上大幅加稅措施並確實落實,刺激國內經濟復甦,更將歐債危機以來的首發公債重新推上國際債市;希臘在銀行資金迅速增加、利率下降,造成消費信貸大幅成長,衍生性金融商品風險難妥善評估,房地產投資和消費榮景形成繁榮假象,製造業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低,經濟結構朝向服務業和非貿易部門移轉,忽略生產力的提高與商業環境的改善,而勞動與產品市場缺乏彈性,實質有效匯率升值更削減國家競爭力。
希臘該如何重返成長的經濟市場、重建國際金融秩序?希臘回歸原本貨幣德拉克馬(drachma)或能因貨幣貶值帶來經濟復甦、有自主的金融和財務政策,但短期造成的貨幣紊亂、信用破產以及無健全銀行體系支撐下的資金外流將是風險承受的考量。長遠來看,希臘仍需一穩定的貨幣作為投資發展中產業資金,希臘政府提出增加企業稅和富人稅等加值稅制、嚴管提早退休限制等新改革建議,若有望與國際債權人達成協議,免於脫離歐元區,亦能免於貨幣轉換造成歐洲金融市場變動。
歐洲央行始啟動寬鬆貨幣政策不久,一改金融海嘯以來的緊縮政策,未來將陸續為歐洲金融市場注入資金,開始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反觀歐元區是否有足夠的因應計畫維持金融秩序穩定,是當前世界關注的焦點,也是臺灣提高警戒因應國際金融情勢的觀望,避免金融危機問題再度爆發。
*作者為環球經濟社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