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六成國民感到生活困苦

2015-07-04 10:21

? 人氣

在東京市中心的住宅區,這種簡陋公寓就是生活困苦的居住者群居的租屋(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童倩攝)。

在東京市中心的住宅區,這種簡陋公寓就是生活困苦的居住者群居的租屋(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童倩攝)。

相當於國家衛生部的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周四(6月2日)公布了《國民生活基礎調查》,結果說明去年7月實施調查時,表示感到生活「非常困苦」和「相當困苦」的被訪家庭共有62.4%,創下該調查留下數據的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表示生活「普通」的被訪家庭有34%、表示生活「有點優裕」的被訪家庭為3.2%、表示生活「非常優裕」的被訪家庭為0.4%。

厚勞省分析認為感到生活困苦的家庭增加「反映了去年4月日本開始增加消費稅造成的影響」。

但調查結果其實說明生活困苦也不止是消費稅去年4月從5%增加到8%的原因,因為受訪家庭在2013年的平均年收入是過去10年來最低的,也是1984年該調查留下數據以來第四低的水平。

其中65歲以上成員或與18歲以下未成年者一起生活的65歲以上高齡家庭平均年收約301萬日元(約2.4萬美元)比前年減少2.8%,而家中有未成年者的所有家庭年均收入比前年增加3.4%,為696.3萬日元(約5.7萬美元)。

貧富拉開距離

日本曾是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聲稱的「最成功的社會主義國家」,至今表面上貧富仍算不太明顯。日本選擇的社會福利是中庸:既不如許多歐洲國家高稅率,也不如許多歐洲國家高福利。但日本的問題是社會高齡化,納稅人的負擔越來越重,且經濟經過近20年蕭條。

首相安倍晉三的政權2012年成立以來,推動擺脫物價貶值增加企業收入,再由企業增加收益來增加員工收入,從而促進消費的經濟好循環理論-「安倍經濟學」。經過兩年多推行,從股市、物價、部分高檔商品消費情況來看,「安倍經濟學」確實生效,作為與國家政策直接有關的經濟團體成員,不少以製造業為主的大企業也的確給員工加薪、加獎金。

東京鬧市的垃圾堆旁,不難見拾荒者光臨、各取所需(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童倩攝)
東京鬧市的垃圾堆旁,不難見拾荒者光臨、各取所需(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童倩攝)

部分中小企業的收益也增加了,但就未必增加員工收入。還有例如各大傳媒這類大企業,因行業不景氣也沒能加薪。而步入高齡社會的養老金事實上不減已不容易,靠養老金生活的老人近年因物價上漲、醫療費負擔增加,生活困苦的怨聲載道,不持有房產的老人更甚。

房產成為界限

本周二震驚日本內外的新幹線火災事件,經日本警方幾天調查和傳媒紛紛揭露,車廂內自焚死亡的東京杉並區71歲居民林崎春生的自殺動機就是生活困苦和對養老金額不滿。孤獨租住廉價公寓的林崎自焚前,曾揚言要到社會保險事務所上吊抗議。

在東京新橋、池袋等鬧市車站裡總可見露宿的流浪漢,BBC中文網記者還接觸過生活困苦的拾荒老人。記者認識一名年約80歲的日本婦女經營舊雜誌店,主要貨源是靠拾荒者來販賣從電車行李架上、車站垃圾桶裏收集到的漫畫、色情雜誌。

拾荒者大部分是老人,他們把幾袋舊雜誌以一本幾十日元的價格賣給店裡,「換取約一天伙食費」,經營婦女說。每天陳列收購來的舊雜誌,經營婦女腰酸背痛,但她本人也不持房產,所以「不做房租哪裏來?每月6萬日幣的國民養老金還不夠繳租」,她說。而且她也嘆息還有「我一人不做,還有一群人沒飯吃」的責任感,過一天算一天。

撰稿:童倩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責編:蕭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