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輝觀點:古寧頭戰役回憶

2018-10-28 07:10

? 人氣

古寧頭之戰,國軍陣亡人員最高階級為十四師四十二團中校代理團長李光前,所率部隊多數是才抓來的新兵,毫無訓練,剛從乘船登岸,即趕上戰場,武器彈藥不足。據胡璉敘述,戰後視察該團查詢情狀,其部下一班長說:「…我第二營僅有輕機槍五挺,兩挺打不響,三挺不連放,團長乃奮身向前,衝入敵群,因而陣亡。…四十一團團長廖先鴻尚未能取得聯絡,該團已入古寧頭西已海邊。…」筆者當時是四十一團的新兵,避開了正面作戰,只參加清理戰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54年7月部隊整編,第十四師由金門島調回台灣,番號被取消了。原十四師四十團併入二十二師改為六十四團,四十一團併入二十三師改為六十七團,四十二團撥交第七軍改為搜索團。筆者於1952年春離開四十一團進入陸軍官校,1954年8月軍校畢業後有十天假期,到宜蘭回老部隊去看堂叔,他們都留在原來的連,原來的排長仍在連上,邀我同桌吃飯,飯後老班長等和我聊天,談起當年在金門島海邊借住民房大廳打地鋪,我在稻草上躺下就呼呼呼大睡,班長溜進民房間內和民婦鬼混,第二天我們班上才會有海蚵加菜的黃色笑話。

金門古寧頭和平紀念園區。(顏麟宇攝)
金門古寧頭和平紀念園區。(顏麟宇攝)

前退除役輔導會副主委趙域中將 (1949年任十四師警衛連少尉排長) 古寧頭戰役60週年紀念口述歷史《艱苦過往盡在笑談中》摘錄如下:「…有些兵在汕頭上船的時候連軍服都還沒穿上哩,還穿著便衣。… 部隊下船之後,就有人帶著我們行軍,也不知道要往哪去,大家根本不知道金門是個什麼樣的地方,也搞不清楚。這兵在船上很餓,到了金門下了船之後,一眼望去都是地瓜田、黃土地、茅草, 很荒涼啊! 兵下船後一面行軍,一面跑到地瓜田耙地瓜吃,那時候要維持軍紀啊, 把兵拉回來不准挖地瓜吃,真是很可憐,連挖個地瓜吃都不准。一直行軍到了竹山,從料羅走到竹山很遠哩,一個在西南角一個在東北角。到了那裡伙夫就埋鍋造飯,弄個行軍鍋支起來煮飯吃,飯剛吃完之後,在老百姓家下了塊門板放在地上睡覺,這是排長才特別優待給你下了塊門板哩,那兵都躺在地上直接睡。下了塊門板才剛躺下,這砲聲就開始響了, 師部來了通知: 『師長要到前方去,你帶著你這個排跟著師長走。』…後來我們師部就到 了132高地,軍長他們那時候都已經到了132高地, 兩個軍長在那裡,一個是18軍軍長高魁元,一個是 19軍軍長劉雲瀚。132高地對面就是古寧頭了,後來42團,也就是李光前的團,他就是在林厝陣亡的…我們師長叫羅錫疇,羅錫疇用有線電話跟李光前通話: 『你們團進展很慢啊,怎麼還上不去。』李光前30 歲不到當團長,壓力很大,他不服這氣,就帶著衝,就陣亡了。這大概是我們14師的狀況。」 ( 註:羅錫疇的女兒羅瑩雪曾任馬英九政府的法務部長。)

*作者1952年進陸軍官校25期,先後參與金門島兩場戰役,戰後就讀成功大學機械系及研究所,進中山科學研究院,赴美深造後返中科院,參與研發天弓飛彈獲雲麾勳章。1992年舉家移民美國。2013年博客思出版《大變動時代的滄海一粟:劉錫輝回憶錄》。2018年詩藝文出版《錫輝文集滄海一粟的餘波盪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