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樂園中的光與塵

2015-07-09 05:40

? 人氣

閱聽人的獨立自主

也因此從新聞倫理的角度來說,「即時性」帶給了傳統新聞產製不小的衝擊,在「即時性」的議題中,我們又可以延伸論及到所謂的網路媒體,然而本篇並不主要討論現今媒體產製模式的轉變,而是將其聚焦在很單純的媒體對於災難新聞的報導。而就實務面來探討,會發現有這樣的現象並非毫無原因,傳播科技的發展,數位化的進程打破了新聞製作的流程,事件不再是「發生後」後報導,而是「發生中」就可能成為新聞的素材之一,正如同此次八仙塵爆的事件一樣,透過在場觀眾錄製的影片,經由媒體不斷的播送,從電子、網路、平面…散播到社會各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然,對於閱聽人來說,永遠是有主動選擇權的,當媒體將製作的報導透過媒介傳播出去時,現今的傳播模式早已不是所謂的「傳播萬能論」了,我們閱聽人作為一個主動的理性個體,應當具備有獨立彙整、判斷資訊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媒介素養」。

智慧的力量

本文受限於作者個人學術疏淺,無法針對議題作出嚴肅的學術討論,只是從一個很淺薄的觀點來去論述,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隨著科技的進步,新聞媒體與閱聽人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很多時候是處於一種彼此互相在這個場域(field)競逐的關係,而面對這樣悲劇事件的新聞報導,媒體產製和閱聽眾彼此都處在這樣的複雜結構。

在看似撩亂繁多的資訊中,如何能客觀理性地去看待事件,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但同樣的,「同理心」卻是我們這個社會目前更需要的事物。或許部分經由媒體傳遞地出來的資訊,撩撥了你我之間不同的意識形態,但面對這樣的悲劇以及災難,我們更需要以同理心來去幫助身處災難核心的受害者度過難關,以溫和的力量去療癒那些破碎的心靈。

同樣的,我們也應該療癒我們那顆早已千瘡百孔的心,我們很幸運並非是悲劇的受難者,但當我們想表示關心的同時,請別以妳/你接受到的資訊馬上作出判斷,即便是現場的第一線人員也很難看清原貌,更逞論是守候在電視機或電腦後的我們呢?感性煽情的訴求很容易使我們的內心產生共鳴,但我們更需要的是一股理性溫和的智慧,來幫助我們所有人度過這漆黑的一夜。

*作者為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