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最新公布的《二○一八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被列入「超級創新國」。台灣若想在創新事業發展更上層樓,應學習新加坡匯集亞洲最多國際創投與資金的經驗。
台灣政府一年多來致力優質化國內新創環境,終於初步開花結果,獲得國際肯定。總部位於瑞士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二○一八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在一四○個評比國家中排名十三、亞太地區排第四,僅落後新加坡、日本和香港。在創新能力評比項目上,台灣與德國、美國、瑞士並列「超級創新國」(super innovators)。
由私人主導的創業行動社群
這條路當然不好走,也需要更長期的投資與公私部門合作才能造就「創新台灣」。但誠如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所言,台灣這次在研發支出占GDP之比重的細項排名第五,顯示台灣持續投入研發與培育科技人才成績不俗。此外,在產業群聚完善發展的普遍程度(第五)、以共同發明方式擁有國外專利權數量(第五)等項目也表現亮眼。若再加上簡化流程、法規鬆綁、資金協助、金融體系穩定、保護專利權等推動新創產業不可或缺的層面,台灣的確深具潛力。
新加坡經驗或可提供台灣更多參考。事實上,星國發展新創事業非一蹴可幾,過程也歷經檢討與階段性策略調整。在組織面,創立於二○○三年的「創業行動社群」(ACE),是由新加坡貿工暨工業部設立,以推動創新與創業,但後來的運作多著重在新創的孵化與加速,政府主導性過多。這也催化了一四年李顯龍政府調整ACE的運作,改為國家支持、私人主導的組織形式。
ACE也與新加坡的「標準生產力與創新局」(SPRING)合作,更於一七年九月成立「創業行動社群國際中心」(ACE International Centre),目標為擴大企業規模,為國際化的新加坡和國際新創業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ACE協助新創業者取得創始階段的資金募集、建立業師(mentor)制度與共享工作空間,再到加速階段的新創企業家交流會與實習機會,至最終成熟擴張階段的海外拓銷、企業媒合與創投引進。如此完整的生態系網絡更結合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中心、新加坡電信公司共同在大學周邊的舊場房大樓,建立Block 71、Block 73、Block 79等類似美國矽谷的新創企業聚落生態系統,並命名為LaunchPad,將分散各地的孵化器集中,彙聚全國創業資源,催化新創企業。
扶植「深度科技」新創業者
更重要的是,新加坡貿工部於一六年成立「資訊通訊投資公司」(Information Investment Pet Ltd, IIPL),後更名為SGInnovate,並轉為民營公司,協助新創公司和科研機構將科研成果商品化,建立品牌,引介創投,尋找人才和開拓市場。這部分正是台灣下一階段必須著重的核心,也就是建立類似TWInnovate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