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管理鬆散引發食安事件

2015-07-19 04:40

? 人氣

食安問題多起因於管理鬆散,圖為食藥署查獲廠商的逾期、未來食品遭封存。(禾取自食藥署網站)

食安問題多起因於管理鬆散,圖為食藥署查獲廠商的逾期、未來食品遭封存。(禾取自食藥署網站)

最近的食安事件,某知名大廠遭被查獲過期食品,無獨有偶民眾買到發霉的產品,對該公司來說商譽可說是嚴重傷害,其內部的管理鬆散為主要原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按照正常流程來說,食品業的倉庫無論成品倉或是半成品還是原料倉,都會有所謂的報廢區域,甚至會獨立一個報廢倉,為了就是當原料跟成品出現瑕疵時, 需留來報廢,並且請國稅局來拍照作為節稅的流程。但是不至於放了10年還留置在倉庫,這會浪費倉儲空間,也浪費人力在盤點時需重覆盤點該滯留物,其是否後續是做銷毀或著作其他用途,尤其後者若進行販售,更是大大違法與道德。

在任何企業均是經由產銷會議去決議生產數量,就是要去避免生產量遠大於銷售量,當決定好生產計畫與數量時,這時候就會進原物料,當銷售量無法達成時,而生產單位又照銷售端喊的數量去做,就會發生產品過多,銷售無力在期限內販售完畢,後續又無法有效將原料轉別產品運用時,就會造成倉庫有過期原料的風險。從諸多現象來看,產銷的管道上出了問題,而後續又無法有效阻止該缺失,而是擱置一旁。即使有自動化倉儲,但是系統是不會自動銷毀產品的。

在倉儲的部分,光靠自動化是不足的,系統可以整合所有的效期數據,是否能在盤點時有效指出過期的原料,進行後續報廢流程。甚至更早之前有效的預警,可避免公司的在原料或是商品上虧損,減少不必要的庫存空間與人力去管理。

再來品保檢驗部分,雖然號稱有實驗室, 也開放參觀,可是品保有無實權稽核現場,甚至公司整體流程,才是重點, 否則空有實驗室卻無法達成實際功能。品保不光是檢驗內部的半成品,成 品,甚至於原料,諸多產品會出問題,就代表從源頭的原料使用到末端產品出貨都是有問題,而品保都無法發揮其作用,應該要徹底檢討,品保是代表一個商譽一個 道德良知一個法規,當他們無法發揮作用時,很難去對其公司有所信任。那又如何面對社會大眾的質疑。

總合來說,管理鬆散,又無補救措施,監督部分又無實權稽核,這樣失衡的制度,遲早會再爆出更大的事件。網路的造神並不會把公司的缺失弭補過去,然後一件一件事件爆發,只是凸顯管理失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