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在政治與經濟、救與不救間徘徊的中國股市

2015-08-02 09:20

? 人氣

中國股市飆漲暴跌,中國政府進場護盤救市,卻難竟其功,更引來不少批評。(美聯社)

中國股市飆漲暴跌,中國政府進場護盤救市,卻難竟其功,更引來不少批評。(美聯社)

中國股市的暴漲暴跌、北京政府的強力救市、護盤,是近1個多月以來,全球最受矚目的財金事件,與希臘危機並列金融市場兩大重頭戲碼─許多人甚至認為陸股影響更大、更有看頭。不過,強力救市後平穩一陣的陸股本周又開始下跌,外界都關注股市還要跌多少才能止穩,及官方是否再出手相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股市這波的牛市,是從去年第4季開始起漲,短短半年多,從2200點左右一路飆漲,6月上旬就站上5000點以上,上漲超過一倍,算算只花了1年就上漲150%,堪稱驚人。但在6月12日觸及5166點後,接著就開始崩跌,上證指數在短短3周下挫30%,這個跌幅已符合熊市定義;政府終於受不了進場援救。

政府的救市手法,一次比一次強、一招比一招狠,但也越來越離譜。從各大小官員表態挺股市,談股市健全的口頭護盤,到證監會調整融資擔保規定、禁止大股東減持賣股、要求國企不能減持、人行注資與降息,再到國企金融單位撒大把鈔票買進護盤,最後是證監會調查「惡意賣空者」不夠,還要由公安部出面「調查惡意賣空股票、打擊股市違法行為」,甚至把空頭打成「邪惡外資」、「敵對勢力」蓄意作空陸股。

陸股最後是回穩了,但數兆美元的市值不見了,政府對股市的干預,已造成中國股市信譽受損。

北京政府強力救市的原因,外界解讀有政治、有經濟因素。政治的解釋是北京的威權控制,是以亮麗的經濟表現換取;中國社會缺乏正常民主社會紓緩社會壓力的結構與管道,如果經濟變差、失業增加、民眾變窮,社會就會浮動,造成政治壓力。

雖然中國也曾經歷過股市大跌,例如上海A股在2005年9月由1000點起漲,2007年10月16站上6100點高峰後,半年就崩跌50%,當時也無如此強烈的護盤托市行動。

不過,今昔相比,當年參與股市投資者少,但現在投資人數量遠高於當年,且這次的牛市吸引更多民眾投入,5-6月時,平均每天有17萬人開戶,是去年平均數的10倍;最高峰時,一周就增加400多萬戶投資人,現在估計開戶投資人已有1.5億。因此,政府必須進場護盤、支撐股市,以免引發社會動盪,影響政治穩定。

經濟方面的理由,除了怕股市崩盤,民眾財富損失而影響到消費外,最重要的是支撐股市,讓那些景況差的企業(包含國企),因為市值高有助募資而能在財務上喘口氣。不過,也有人認為中國家庭中,股市資產占的比重仍低,且股市漲跌之間只有半年,財富效應不明顯,因此對經濟的影響有限。

但不論政治或經濟上的護盤理由有多少,這次北京的股市政策都算是失敗。始則未能及早察覺股市過熱,事前先踩煞車,甚至官員的言論與某些政策還變相再鼓勵市場上漲;待過熱反轉向下後,官府又過早出手進場救市。

如果北京能沈住氣,待其下跌到接近合理價位再出手,收效大而耗費少。但太早出手的結果就是一救再救都無效,子彈消耗、威信也下滑,最後搞出公安部官員進場救市的全球笑話。但那些國營銀行,已平白投入超過2000億美元在救市中,未來可能成為另一波炸彈。

這次中國股市的例子可看出,即使是掌控力極大的北京,要對抗整個市場排山倒海的賣壓,也是力有未逮,而以官方力量橫加干預市場後的苦果與後遺症,未來可能逐一浮現。除非出現系統性風險,否則官府最好聰明一點勿輕易入市干預;甚至即使有系統性風險,干預也要抓好時點且更有技巧,否則終難成事。台灣政府一直有干預股市的惡習,北京的這堂課,足為殷鑑。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