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監管部門對股市的行政干預再次達到頂峰,具有程序化交易特徵的帳戶成為證監會的最新瞄凖對象。這種強硬的干預措施也引發了新一輪對於中國式金融監管創新的爭議。
7月31日,中國上交所和深交所宣佈對存在異常交易行為或存在重大異常交易行為的10個證券帳戶採取限制交易措施,限制其從8月3日至11月2日買賣在滬深交所掛牌交易的所有證券。
8月1日,證監會表示,已對24個程序化交易帳戶採取限制交易措施。
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以及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周一(3日)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指出,對中國股市不專業的行政干預目前已成為一種常態,監管創新還缺乏必要的法律程序作為支撐。
「異常交易」
證監會通報稱,程序化交易具有頻繁申報等特徵,產生助漲助跌作用,特別是在近期股市大幅波動期間對市場的影響更為明顯。根據《交易規則》,滬深交易所對頻繁申報或頻繁撤銷申報,涉嫌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其他投資者的投資決定的帳戶採取了限制交易措施。
根據交易所公告,涉嫌「程序化交易」被關停的24個帳戶中,量化對沖產品佔了大部分;另外還有5個是自然人帳戶;以及一個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的帳戶。中國媒體稱,Citadel Investment Corp和中信聯創為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的股東。
8月2日晚間,作為全球三大對沖基金之一的Citadel發佈聲明,確認司度貿易公司帳戶被深圳證券交易所限制交易。
證監會負責人當晚在答中國證券報記者問時解釋了查處程序化交易的原因。這位負責人認為,一些賬戶的異常交易行為與程序化交易風險相疊加,嚴重影響市場穩定。中國資本市場還處在新興加轉軌階段,發展程序化交易尤應審慎,特別要警惕程序化交易與異常波動、操縱市場疊加的風險。證監會將「依法維護市場秩序,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該負責人透露,近期,滬、深證券交易所在日常監控中發現了尾盤大額集中拋售股票等異常交易行為。不排除有人故意引發市場恐慌性下跌,製造差價從中漁利。同時,在股市異常波動期間,一些具有程序化交易特徵的帳戶參與其中,頻繁報撤單,少數賬戶委托撤單比超過80%,干擾正常價格信號。
「交易所針對當前影響市場穩定運行的異常交易行為,及時、果斷採取行動,這是完全必要也是依法合規的。」該負責人說。
彭博社解釋,「幌騙」(spoofing)行為成為中國打擊股市操縱的最新目標。「幌騙」即虛假報價再撤單,指先下單,隨後再取消訂單,來影響股價的行為。「幌騙者」可以在新的價格買進或賣出,從而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