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兩度拒絕蘋果收購的Leap Motion

2018-11-07 05:50

? 人氣

到這個時間點為止,Leap Motion已經募了$94M的資金——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關於為什麼Leap Motion兩度拒絕蘋果收購,接下來我要提出和Business Insider的報導不同的看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根據Business Insider的報導,其實早在2013年蘋果就曾經試圖收購Leap Motion。根據報導裡生動的描述,雙方首次見面會談就是一場災難,首先發難的是Leap Motion的共同創辦人和技術長David Holz,他表示併購後他不會為蘋果工作,攻訐蘋果已經不再是一家創新的公司,其技術「糟透了」(sucked),並且大肆讚揚蘋果對手谷歌的安卓系統。

iPhone XR(黑)和Google Pixel 3,都只搭載一顆單主鏡頭,透過機器運算及演算法,可以拍出兩顆鏡頭才能達到的照片。(圖/數位時代提供)
「首先發難的是Leap Motion的共同創辦人和技術長David Holz,他表示併購後他不會為蘋果工作,攻訐蘋果已經不再是一家創新的公司,其技術『糟透了』⋯⋯」(資料照,數位時代提供)

如果這個報導為真,那麼David Holz這種行為的確是莫名其妙。幾乎所有的新創併購案中,買家都會要求新創的共同創辦人留任最少一年到兩年,一方面讓員工能夠相對安心地繼續工作,另一方面確保技術和專利資產順利轉移。更何況是一家尚無營收和量產產品的新創,任何收購者都不可能讓創辦人拍拍屁股立刻走人。

換句話說,如果David Holz真的無意為蘋果工作,他們根本就應該直接婉拒,不應該跟蘋果進行會談,至於他有沒有真的在會議中大放厥詞,已經不是重點。

但如果要讓我猜測,我想2013年的併購嘗試最大的障礙應該是估值。當時Leap Motion剛完成$30M的B輪融資,估值已經超過$300M,據說創辦人認為公司遲早會突破$1B估值成為獨角獸。當時蘋果到底揣度花多少錢買這家沒產品沒營收的技術公司我們不得而知,但快轉到今年年初當蘋果二度試圖收購Leap Motion時開價 $30M到$50M之間,我們可以想像五年前對於技術和產品更加原始的Leap Motion,蘋果根本不可能出超過$30M以上的價錢。

如果蘋果在2013年出價是$30M,別說David Holz無意加入蘋果工作,光是B輪投資人才剛灌了$30M到資產負債表上佔股10%左右,就不可能點頭同意,所以David Holz到底在會議上講了啥鬼話,根本一點都不重要,雙方對於交易價格巨大的鴻溝,才是談判破裂真正的原因。

鏡頭快轉到今年春天,如前所述,蘋果二度上門提親,價格在$30M到$50M之間。這次似乎進行得很順利,根據內部人士透露,蘋果方面甚至已經開始和Leap Motion的人資部門合作,檢視所有員工的福利條款,並且正式郵寄了一份鑲有它那著名銀色標章的收購提議文件到Leap Motion辦公室,據說看到這份郵件抵達的員工們紛紛在辦公室中擊掌慶賀。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