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九合一選舉投票還有十七天,台大校長懸缺已經整整十個月,代理校長郭大維的「代理任期」也已超過一年,看樣子還得繼續代理下去,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南下雲林縣議會演講時,首度透露選舉之後,若校長遴選爭議局勢未變,民進黨蔡政府還「吃銅吃鐵吃台大」,考慮「重做選擇」,「不堅持當選人位置」也是選項之一。
民進黨從不在乎台大校長懸缺,只在乎是不是自己人
管中閔的喟嘆反應當前的政治現實,民進黨執政思考的只有一個:牢牢抓住權力絕不鬆手,面對各種爭議質疑,即使蔡英文總統的民調聲望、乃至民進黨政黨信任度一跌再跌,唯一不變的是,民進黨從不反省為什麼這些政策舉措遭致批評。台大校長是否懸缺根本不是他們的懸念,他們在乎的只有一個:是不是他們屬意的人!
過去十個月裡,換了三任教育部長,沒有人能解釋為什麼教育部對陽明大學校長遴選案和台大校長遴選案,竟能臉不紅氣不喘地採取雙重標準,即使面對監察院兩度糾正依然無賴到底;他們太有信心吃定台大校長是一個眾人漠不關心的位置,賴著不理所有的壓力只能管中閔自己承擔,沒有人能回答為什麼當選校長的結果是北檢調查、監院約詢?但舉凡他們要的就非到手到口;就像無法解釋為什麼他們非要以狠打韓國瑜的絕招,硬吃北農,即使韓國瑜被逼到空降高雄選市長而聲勢爆起,民進黨也從不檢討韓國瑜為什麼得到遠超過他們預期的支持,輔選大將前市長、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聲嘶力竭,反覆疾呼民進黨遭遇空前逆流「壓制霸凌」,卻從沒想過做為中央地方全面執政的民進黨,對一介書生的「霸凌」已經整整十個月了。
民意給了民進黨再一次機會,得到的卻是民主制衡崩解
陳菊喜歡講「再給民進黨一次機會」,前副總統呂秀蓮和民進黨說「拜拜」的時候,她說請呂副再給民進黨一次機會,只有民進黨人懂得民進黨,呂秀蓮根本不理她(當然也不理蔡英文);當宜蘭選情低迷的時候,她七早八早就呼籲宜蘭鄉親再給民進黨一次機會(八月間);事實上,從二0一四年九合一選舉到二0一六年總統大選,選民再給民進黨兩次機會,而且是給好給滿的中央地方全面執政,迎來的卻是行政權獨斷,民主制衡幾乎崩解,連「獨立機關」都淪陷,黨產會加入批柯,只因為台北市長柯文哲談轉型正義不符其意;促轉會打吳,只因為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在光復節感念蔣介石;連話不該多的調查局長都能特別接受專訪莫名其妙指控「台商背後的金主就是國台辦」…。
選情愈是低迷,民進黨愈陷入「制式」反應,對不利於選情的各種訊息一概歸為假新聞、假訊息、中國介入。民進黨若能在選情緊繃的情境繼續「勝利」,不是幾乎而是必然變本加厲遂行其政黨意志,因為證明他們輾壓式的治理「有效」,所有批評與爭議是可以彈壓或痲痺的。就像台大十個月沒校長,再沒道理,最壞的結果就是讓人們「哀莫大於心死」,從而沈默或轉身。
沒能點亮台灣,蔡英文辜負了二0一六年的民意重託
民主的危機不在眾聲喧嘩,正在於沈默。那個在威權時代不甘於沈默的民進黨,搖身成了意圖塑造沈默的政黨,這是最讓人唏噓之處,更遺憾的是,就算九合一選舉的結果讓民進黨「痛一下」,於大局的改變還是極有限的,因為中央執政並未改變,那個民進黨居於絕對多數護航到底的國會結構,不會因為選舉而改變,唯一能讓民進黨緊張的─不是警醒,民進黨對預警已經失去感知能力─只有選舉結果動搖既有政黨版圖,讓民進黨具體感受對蔡英文或民進黨二0二0繼續執政造成威脅,才有可能改變於萬一。
「改變於萬一」是多麼微小的機會?民進黨已經成為慣性尾巴搖狗的政黨,選舉結果不若預期,民進黨即令再想轉身,蔡英文自己舖墊的各種「尾巴」─有的沒有的一缸子所謂的秉政黨意志而行的獨立機關和獨派壓力,容許她轉嗎?如果這是政治學者游盈隆定義的「新的民意海嘯」,那麼浪頭顯然不到逆轉的時刻,大潮還得一路沖到二0二0年,民主永遠給人希望,只是依然讓人疲憊。蔡英文、民進黨辜負了二0一六年的民意重託,更辜負了曾經承諾要「點亮台灣」的那個蔡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