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奧步」在台灣選舉歷史上絕對扮演一席之地(肯定有專章處理與經驗研究的價值,敝人在有限篇幅僅能「拋磚引玉」)。就選據「奧步」「發動者」而言,有些是發動者明確,有些則是選舉「奧步」「得利者」明確但發動者隱身(例如盧政營遭遇的兩次奧步,沒有充分證據證明是由誰發動,不過,哪方得利卻「昭然若揭」)。
就選舉「奧步」「內容」而言,以年底九合一地方選舉論之,簡單來說概略區分為針對「全國大環境」與針對「特定縣市小環境」。前者主要是在全國層次營造有利於整體己方的氛圍,不見得有特定縣市候選人獨得(例如,不斷刺激對岸以強化兩岸風險升高或衝突可能,以便訴諸意識形態打「統獨牌」,或是在選前釋放、製造或刻意強化影響全國選民心理的訊息,例如2016年總統大選吾人一同經歷台灣藝人受中共迫害)。後者主要侷限特定縣市選舉中(顯然也是相對有效且大宗),主要內容多為「抹黑」(例如,盧陣營被誣指動員抗議團體欲破壞花博開幕晚會)、「抹紅」(例如,具體化指出某縣市候選人收受「中資」)、「抹黃」(製造桃色糾紛,通常針對候選人本身或家人乃至重要幕僚),以及「抹臭」(例如,某候選人傳出選前分官、政治分贓等謠言,或是找該陣營前內部要角出面不實爆料等)。當然,縣市首長選舉還有一種特別的耳語「奧步」,主要多針對對手政見內容攻擊(例如,以敝人所知,盧秀燕就遭受不實謠言攻擊,指出其選上可能取消台中市老人假牙補助跟敬老愛心卡等)。另外,還有所謂「打悲情牌」、自導自演傷害事件等…企圖影響選民投票意向的不道德行為與不實流言蜚語。事實上,多年下來,台灣選舉「奧步」的百態相當難特定歸類與全部羅列,特別是其具體內容可能夾雜多種負面手段,並且持續變種中。簡而言之,台灣民主選舉與選舉「奧步」簡直是雙胞胎。
另外,選舉「奧步」欲達到顯著性操弄選民投票意向的效果,必須透過媒介廣傳周知。就散佈媒介而言,早期即透過不實黑函、街坊耳語(例如,所謂「柴企爾夫人」,也就是菜市場婆婆媽媽部隊)來散布不利於對手的不實謠言,並且透過傳統媒體(平面新聞、即時網路新聞、電子影音新聞與政論節目),將其大量放送與增加觸及程度。拜網路新興社交媒體發展與發達之「所賜」,陸軍組織顯然在網路上虛擬重現,特別是加上科技發達大幅壓低訊息擴散成本,近年選舉中「奧步」多走網路虛擬途徑,同時易於隱身「玩陰的」(風險就是被抓到幾乎就「一槍斃命」)。
雖然敵對陣營之間許多例行性、小規模的「空戰衝突」可謂選舉之日常,這些都不見得被視為嚴格意義的選舉「奧步」,而且,絕大多數透過網路或Line群組傳遞的訊息多止於「同溫層」加溫,頂多偶有不同政黨認同成員之間的「遭遇戰」。一般而言,會讓競爭政營繃緊神經的選舉「奧步」明顯是突破「同溫層」、上升到雙方主力之間「會戰」的衝突,這種衝突就必須仰賴超越平時「空軍」訊息傳遞系統的動能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