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5年房市的央行,昨天突然「轉性」,宣布放寬原先的房市信用管制措施。央行的理由是房市投機已減弱、交易趨緩,所以放寬管制措施;真正的理由則是台灣經濟疲弱,要藉拉房市救經濟,但這種政策未必可取。
房市的漲跌榮枯,確定讓各國主管經濟者又愛又恨、頭痛不已。房市繁榮、房價飆升時,確實造就經濟熱絡的景況,同時引發高房價帶來的社會問題。但缺乏經濟與民眾所得支撐的榮景與高房價,又是泡沫的根源。一旦泡沫破裂、房價反轉下跌,又可能造成金融呆帳與經濟下滑的結果。
大部份國家都承受過房地產飆升後泡沫破裂之苦;遠一點的是日本90年代的大泡沫,把日本帶進「失落20年」;近一點的是美國次貸風暴,在2008年掀起全球金融海嘯,各國無一倖免。那幾個「歐豬國家」如西班牙、愛爾蘭等也都經歷過房市泡沫後緊縮的痛苦。
台灣政府,不分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則更是數十年如一日的以拉房市支撐經濟為已任。台灣在1998年本土金融風暴後,執政的國民黨固然是祭出史無前例的購屋優惠貸款、政府利息補貼等措施來救房市,以支撐經濟;阿扁執政時,碰上經濟衰弱,也同樣有數千億優惠貸款鼓勵民眾購屋,甚至把土增稅減半以拉抬房市。房市與房價得到支撐的結果往往是「肥了建商,瘦了百姓」,台灣就一直在此輪迴之中。
這兩黨,或許政治意識型態迴異,但對房市的執迷與關愛則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所以如此,則是受台灣一個錯誤的傳統觀念─房地產是火車頭產業─的影響。但從產業關聯與研究都印證,房地產是火車頭產業明顯是謊言。
從整體經濟情勢看,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台灣經濟都不會太好。出口已連續6個月衰退,慘狀堪與海嘯後比擬;第2季經濟成長率剩下0.64%,第3季預料也可能在零成長率左右擺盪。今天下午主計總處將公布最新的經濟預測數字,不可能好看。央行在此之前公告放寬房市管制,用意不言可喻。
央行的放寬措施主要有2項,第1個是把6個區域從管制名單中刪除,因為這些地區非屬高房價區,房價與交易量都已萎縮,影響層面較小。第2個措施是對高價住宅、公司法人購置住宅,及自然人第3戶購屋的最高貸款成數,由先前5成調高為6成,影響層面較廣;因為,擺明是歡迎投資客回頭購屋,大家「齊心努力」支撐房市。
台灣房價確實在鬆動中,仲介的數字顯示台北市房價已下滑中,現在幾乎可確實明年房市會明顯下滑,但看看數據,中華徵信所7月公布的數字,台北市房價所得比為15.7倍─合理比例應在5倍以下,在亞洲主要城市中僅次於香港;房貸負擔率67%,購屋者收入近7成都拿來繳房貸─合理的比率應該在30%以下。另外一份調查則顯示台北市首購年齡高升到40歲。
這些數據顯示房價仍是高不可攀,現在豈到了要支撐房市、房價的時候了?央行此作為,豈不是對自己過去幾年的作為,打了一個好大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