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15日發表2019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宣布明年將向澳門特區永久居民發放現金10000澳門元(約新台幣3.9萬元),非永久居民6000澳門元,同時提高養老金金額至3630澳門元,最低維生指數4230澳門元。
報告稱,澳門特區政府實施《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後,不斷優化社會保障機制,提高最低維生指數,並繼續向受益家庭發放一份經濟援助金;向三類弱勢家庭發放特別補助;並繼續實施短期食物補助計畫,加強臨時及緊急援助。
另外,澳門特區政府將明年的養老金提升至3630澳門元,敬老金維持在9000澳門元。崔世安還提出「現金分享措施」,將給每位永久性居民發放10000澳門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6000澳門元。發放形式有銀行轉賬、郵寄劃線支票兩種,特殊情況者將由社會工作局處理。
澳門特區政府的「大紅包」還不止於此,幼兒園到中學的學生都會獲得不同額度的「書薄津貼」、就讀大專和研究生還有學習用品津貼、生育子女有「出生津貼」、低收入受僱人士有「積極人生服務計畫」和「社區就業輔助計畫」。同時,澳門政府還推出了四項稅務優惠措施,為企業減稅,降低出租房屋稅率,推動特色金融發展,減免小販牌照費等一系列費率。
事實上,這不是澳門特區政府第一次「發錢」,早在2008年,時任澳門行政長官的何厚鏵就提出「現金分享計畫」,聲稱目的是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抗擊通膨以及應對2008年金融海嘯的衝擊。每位永久居民發放5000澳門元,非永久居民每人也有3000澳門元。
經濟危機過去,但「發錢」制度卻留下來,並且金額逐年提高。2018年發放金額是永久居民9000澳門元,非永久居民6400澳門元。
有評論家指出,澳門回歸中國後開放賭權,賭業及娛樂事業起飛,但貧富懸殊嚴重,住宅、外勞、交通、通膨等問題未能解決。2007年的爆發五一遊行大型衝突,翌年何厚鏵宣布動用20億澳門元推動「現金分享計劃」,用短期措施紓解民怨,但之後「止痛藥」越吃越多。由最初開支20億澳門元,到去年政府預計要花60億澳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