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揭開日據香港至少五萬五千香港人死亡,逾百萬人流亡。
毫無疑問「三年零八個月」,早已成為香港歷史的關鍵詞。二戰時期,香港淪陷直至重光的三年零八個月中,經過計算,因為戰爭直接死亡至少有五萬五千人,而有大概一百萬人被迫離開香港,在中途的死亡人數無法統計。保守估計,百分之五的人死亡亦已等於五萬人,光從數字上看,香港於二戰中的死亡人數與其他傷亡較嚴重的地方,例如菲律賓的馬尼拉、遭受美軍空襲的日本城市相近。這些驚駭的數字第一次原原本本、確確實實地記錄在一本名為《重光之路——日據香港與太平洋戰爭》的史書中。
這部被稱為「完整香港日據史」的書籍,是一位名叫鄺智文的歷史學者,經過多年搜集各國史料,包括日本檔案以及英軍服務團(British Army Aid Group)檔案等,並將中英日檔案各作對比,歷時一年多的時間,不間斷地記錄研究,將香港淪陷後的日據時期,日軍以何政策管理香港,以及英國如何部署重新接掌香港直至香港重光的這段歷史,詳實的記述出來。
鄺智文表示,日本很少有人記錄當時香港的情況,只有兩位作出記錄,一位是小林英夫,但他主要用經濟數據,沒有用日本國家檔案。另一位和仁廉夫則多寫自己經驗,像是回憶錄。真正官方檔案如陸軍省、海軍省的檔案反而沒什麼人用。香港當時是日本軍政府管治,基本上是由陸軍控制,所以在史料方面會比以前的研究多。另外,英軍服務團的檔案亦是以前較少人用。英軍服務團是英軍在香港投降後,於惠州成立的情報組織,負責地下抗戰,跟中共及國民政府均有聯繫,於香港被佔領期間一直收集相關情報,每星期撰寫一份報告。起初這份檔案是私人的,首先有一段時間存放在澳洲戰爭紀念館,後來賴廉士爵士的女兒把那些檔案重新印刷,現時已轉移到香港,公開讓市民查閱。這份檔案有很多戰時香港的社會、經濟、軍事情況,能補充很多有關信息。鄺智文說,因為這些鮮有人問津的史料,能找到不同的故事,亦有很多事情是其他書本沒有討論過的。香港在二戰期間的死亡人數,其實英國醫務衛生總監在戰後第一份報告便已有紀錄,日本佔領香港後亦有一份埋葬人數紀錄。
很難想像,鄺智文今年才三十歲。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一二年取得劍橋大學東亞及中東研究學院博士學位,現於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任教。鄺智文說,在《重光之路》中,可以看到香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角色以及所受到的影響。現時學術界經常強調不能光看戰鬥,而是要看整個戰爭如何完結,戰後世界是如何建立起來,這比戰爭期間發生的事更為重要。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便有較大機會化解中日現時的矛盾。這場戰爭是日本發動的,如果中國以及日本都能清楚明白當年發生的事,這應更有利於和解。(實習生李汶慧整理採訪錄音文字)
作者/項惟,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亞洲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