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李登輝,你別錯得離了譜!

2015-08-21 10:46

? 人氣

前總統李登輝一番紀念抗戰是向中國示好之說,再起爭議。(資料照/吳逸驊攝)

前總統李登輝一番紀念抗戰是向中國示好之說,再起爭議。(資料照/吳逸驊攝)

套句前總統李登輝的話,身為台灣人真是倒了八輩子楣的悲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四百年,從荷治(據)、清治(據)、日治(據),到李登輝口中的「外來政權」國民黨統治,再到政黨輪替兩次即將第三次之際,台灣依舊在「國家」幽靈的詛咒和困擾下,翻來覆去不安寧,還鬧到前任、現任總統大鬥其嘴,不但悲哀,而且是悲哀的荒唐!

李登輝九月準備出新書,其中有一章特別談到他的二戰經驗,這段經驗在台灣出書不夠,還要在日本雜誌投書才過癮(註:該雜誌註明是「寄稿」,即投書;但李辦說法是專訪)。其論點也不新鮮,都是他卸任總統之後,多次提及的話題。但此番投書,多了些衍伸,重點在強調二戰當時台灣和日本是同一個國家,「既是同一個國家,台灣對日抗戰當然不是事實。」因此,馬英九總統紀念抗戰的目的,是為了向中國示好。

李登輝在新書中自陳,身為志願兵,他與哥哥當時都抱著為國光榮赴死的理想,這不怪他,在日本統治之下,願意為國(日本)赴死者,豈止李登輝一人;就語境邏輯上,沒錯。當時台灣不但沒抗日,還不乏被徵召到戰場上協力對中國作戰者,這些台籍日本兵有的落難南洋,有的落難東北,有的被俘後轉過頭來打日本,還有滯留中國,直到國民政府遷台了,他們還得沒頭沒腦的參與韓戰。

但是,李登輝要把個人經驗置諸全體台灣人之上,在時代邏輯上,卻是大大謬誤,這裡的時代是現代。第一,此刻的台灣人不是日據(治)下的台灣人,此刻的台灣人包括了從日治(據)以降的人,也包含從中國大陸撤遷來台的人,還包括戰後在中華民國治下出生的一代,更包括台灣民主開放之後,立足於本土的新一代,對不同世代的人而言,我們的「祖國」當然不是北京的中國,更不會是日本!

第二,台灣人到底有沒有抗日?當然有,中國人抗日八年,台灣人抗日五十年,從台灣民主國的保衛戰、從北埔事件到噍吧哖事件的武裝抗日、從議會請願運動到台灣文化協會的文化抗日、還有台灣農民組合和台灣工友總聯盟,不論是右派的自治運動或左派的階級運動,都是抗日,更不要說原住民的抗日,頁頁都是血淚。

李登輝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只需要看看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作品《殖民地之旅》,看看林獻堂與佐藤就殖民政策的對談即可略一二,林獻堂以「政治地位之優越,未必意味文明的優秀」,直言日本不可能在忽略「平等」精神的統治手段下「同化」台灣人。林獻堂自陳他是把這個問題當成「自己的重大命運」的人,顯然,林獻堂絕對不是李登輝想像中的台灣人。

第三,或謂台灣人的「抗日」不是「對日作戰行動」,不能算是「抗戰」,就算李登輝無視在他之外,也不乏台灣人前進大陸參與對日作戰的事實,如李友邦組成的「台灣革命同盟會」,卻不能無視台灣人在二戰期間,面對不同戰場的不同處境,這不也應該是他口中「台灣人的悲哀」嗎?李登輝可以嚴厲批評馬英九總統、馬政府在一系列抗戰紀念活動中,過度強調「政權本位」,忽略了那個時代廣大台灣人的犧牲─不論是為日本犧牲或為中國犧牲,包括二戰後期盟軍轟炸新竹,傷亡俱台灣人矣,七十年過去,我們理當為所有戰爭中消失的生命致上最深的哀悼。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