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6月聯準會首次鬆口QE退場,到這一年來討論升息的時間點來分析,台幣對美金的中長期走貶趨勢應該已經成形。相對美國第二季3.7%的GDP成長,台灣第二季的GDP成長僅為0.64%,疲弱的經濟成長更讓台幣欲振乏力。最後,中國放手讓人民幣貶值,又讓台幣被補上了一槍。
美國聯準會從過去提出升息的條件,也就是失業率在6.5%以下,或者通膨到達2%以上,到後來變成視經濟情況而定。今年本來考慮在6月份升息,但又遭逢希臘危機而推延升息的時間點。好不容易在希臘危機暫解,第二季GDP預期不錯的情況下,磨刀霍霍準備在9月升息,卻又遭到中國股災的衝擊而猶豫不定。不管聯準會升息的時間點為何,在全球主要國家都還在貨幣寬鬆之際,美國是最可能率先升息的大國。
台灣央行對於台幣是採取管理浮動匯率制度,釘住台幣與美金的匯率浮動。所以當聯準會升降息時,為了不讓利差擴大而導致匯率劇烈變動,央行對於聯準會的利率走勢,通常來說,總是亦步亦趨的。然而,這次美國即將以升息來面對復甦中的經濟,台灣卻仍陷在經濟成長的泥淖之中,這將導致未來的利率走勢呈現分歧,利差持續擴大,而利差的擴大將推動台幣對美金的走貶。
中國為了讓人民幣走向市場化,並希望用匯率來拉動經濟增長,因此放手讓人民幣貶值。此舉造成亞洲貨幣競貶,台幣也受到牽連,而市場上更不乏看貶人民幣的說法。不管如何,為了刺激經濟以及穩住股市,中國未來勢必繼續降息降準,而人民幣會像過去逐步走升的可能性應該是微乎其微。在這樣的格局影響下,又加強了台幣對於美金的走貶趨勢。
然而,全球的成長復甦是否能夠拉動台灣的經濟,拉升台幣的走勢呢?以全球主要國家仍在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來看,景氣的復甦仍然疲弱,而台灣在面臨創新的不足以及產業轉型的困境之下,短期內難有推動經濟成長的動能。一國貨幣的強弱,反映該國經濟成長是否強勁,能否以利率的上揚或創造投資獲利的機會,來吸引外資匯入資金。台幣在面臨聯準會即將升息、人民幣預期走貶的外在環境,以及內部經濟不振的情況下,實在讓人難有看升的理由。
*作者為經濟小說作者,曾出版《肯恩斯城邦:穿越時空的經濟學之旅》,2000年開始投身於金融界,曾任職美林私人銀行,擔任首席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