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對東風日產處以1.233億元(人民幣,下同)罰款,一年來,中國汽車行業中的整車企業、經銷商、零部件企業共收到超過20億元(新台幣510億元)的反壟斷罰單。
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其逐步與國際接軌的反壟斷調查執法正在讓人們意識到,常態化、制度化的汽車業反壟斷,將規制包括一些跨國車企在內的企業不當競爭行為。
中國已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
據《新華社》記者統計,自去年9月以來,一汽-大眾銷售有限公司、克萊斯勒(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奔馳公司與東風日產銷售有限公司相繼因違反反壟斷法受到行政處罰,罰金總計達到7.5億元。
除了車企違法受罰,上述品牌的經銷商往往也因此違法收到罰單,去年至今的罰單總額達到近6000萬元。
另外,中國反壟斷部門2014年還對日本12家零部件及軸承企業開出12.35億元的罰單。累計計算,整車企業、經銷商和零部件企業去年至今收到的反壟斷罰單超過了20億元。
國內國外大型車廠無一倖免
受到反壟斷處罰的車企和經銷商,主要是因為在整車銷售或服務維修中達成並實施壟斷協議,從而嚴格控制了價格。有的車企為了維持汽車售價或維修價格,曾經對經銷商進行處罰甚至凍結資源分配。
從時間來看,車企及經銷商違法主要是在2012年至2014年,而這一時間段正是中國車市最為「火爆」的幾年。
近年來,部分車企在汽車售價和維修價格上均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中國保險業協會去年發布的數據顯示,部分車型的「零整比」達到12倍,即意味著購買一輛汽車所有零配件的價格,是整車價格的12倍。
「零整比」太高 整車、配件被迫降價
去年以來,在中國逐步與世界接軌的反壟斷執法壓力下,捷豹路虎、本田、豐田等相關車企紛紛宣布對整車和配件進行降價。
儘管如此,中保協今年4月發布的報告稱,「有些汽車主機廠商價格下調的多為高價值、低損失頻度的配件,而對與消費者日常用車成本密切相關的低價值、高損失頻度的配件降價較少,致使消費者對配件價格下降的感受不明顯。」
在連續開出反壟斷大罰單之後,與中國消費者利益密切相關的汽車領域反壟斷調查執法將走向何方,將繼續引發廣泛關注。
反壟斷執法進一步常態化、制度化
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瞭解到,中國已經正式啟動《汽車業反壟斷指南》的研究起草工作。發展改革委價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指南的制定將促進中國汽車領域反壟斷執法進一步常態化、制度化。
據悉,指南的內容將與中國的反壟斷法相配套,涉及知識產權濫用行為、汽車業反壟斷規制、寬大制度、豁免程序、中止調查程序以及罰款額的計算等。
據瞭解,未來中國的《汽車業反壟斷指南》出台後,將給經營者提供更為清晰的行為指導與合理預期,促進經營者主動遵守反壟斷法,促進中國汽車市場的有效競爭。同時,指南將促進執法透明度,保障被調查企業的抗辯權。為了確保指南制定的透明、公開和公正,有關部門還對指南進行「開門立法」,聽取各方意見與建議。
參與指南起草工作的多位專家學者對記者表示,中國汽車業反壟斷調查執法將成為常態。雖然反壟斷案件是複雜的,但是常態化、制度化、與國際接軌的調查執法,將為中國汽車業可持續發展以及維護消費者利益帶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