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招防疫除孑孓 清除積水容器才是根本

2015-09-14 16:10

? 人氣

關於防範登革熱的治本之道,學者認為還是在於清除積水容器,讓斑蚊沒有地方產卵。(取自環保署網站)

關於防範登革熱的治本之道,學者認為還是在於清除積水容器,讓斑蚊沒有地方產卵。(取自環保署網站)

全台登革熱病例已逼近1萬大關,社會上下深恐疫情擴大,無不積極採取各式各樣的防疫行動,南華大學還推廣在校內池塘施放1萬尾泥鰍來防疫。對此,國內網路媒體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蟲媒傳染病實驗室主持人蔡坤憲13日接受《上下游新聞市集》採訪時表示,「生物防治如果沒有放在對的地方,都是噱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蔡坤憲教授指出,斑蚊幼蟲喜歡乾淨、陰暗的水域,路旁水溝根本不是主要產卵地;水塘沒有邊壁可供蚊子站立產卵,而且充滿天敵,不須再放養魚類。若疫情已經大爆發,一定得先噴殺蟲劑,因為環境中的蚊子可能都已帶有登革熱病毒。

對於生物防治,蔡坤校教授認為只適用在「真的無法清除積水的區域」,治本之道還是在於清除積水容器,讓斑蚊沒有地方產卵,而南部最大的病媒蚊埃及斑蚊喜歡在陰暗室內,防疫的第一步即是確認孳生地點,將室內積水容器全部移除。

對於實施生物防治的工作究竟該如何進行?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和各方專家的說法,大致可分為6件必須注意的事項。

先要知道敵人在哪

首先第1步,確認敵人在哪裡。登革熱主要是透過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傳播,然而斑蚊並非一開始就帶有病毒,是因為咬了身上帶有登革熱病毒的病人才具傳染性,如果確實隔離登革熱病人和降低斑蚊數量,便可有效遏止登革熱。

第2,至於如何抑制斑蚊數量?根據疾管署與學者研究,目前利用大肚魚、孔雀魚、蓋斑鬥魚進行生物防治效果最好,不過不管放養何種生物,都要評估對生態的影響。新興的斑蚊天敵劍水蚤也是選項之一,優點是專一性高,最愛吃斑蚊幼蟲,缺點則是只能吃一齡到二齡階段的幼蟲(一齡約10天)。

其3,斑蚊產卵的的選擇要素必須要是陰暗處、乾淨靜止水域,還必須要有邊壁,雌蚊才能把卵下在邊邊。此外,還有室內花盆底部、建築凹槽、工地,或者是屋簷等,都是斑蚊產卵的最愛。蔡坤憲教授表示,斑蚊大多在小的容器孳生,外面的泥沼池塘雖然也會有蚊子,但不是斑蚊,而是叮鳥、爬蟲類的,跟人的登革熱沒關係。

倒掉積水比較重要

第4,至於使用生物防治的時機為何?蔡坤憲教授表示,生態防治平常就要做,與其在盆栽、容器放魚,不如倒掉積水;「真的無法移除積水的地方,才需要用生物防治」,比方說農田儲水的大水桶、地下室積水。生物防治是希望讓環境更永續,也讓民眾更認識周遭生態。

再者,最重要的還是後續管理,而非放完魚後就置之不理,要持續進行餵食,以及在一開始選擇正確的物種防治,否則達到了抑制孑孓的效果,卻也讓這些魚類失去了可以維生的食物。

確實定期清洗積水容器

最後,最重要也最基礎的方法,還是清除室內積水容器;盆栽底盆、水生植物的花盆及所有可能用來承接水的容器,務必要定期清洗。

蔡坤憲強調,許多生物都可以吃孑孓,但問題是要先釐清斑蚊幼蟲所在地,否則一直談生物防治,會混淆防疫方向。最終還是回到原始主軸,做百分之百有效的措施,也就是清除孳生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