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合一地方選舉,國民黨大勝,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民間對「韓流」現象的評價為「韓國瑜一人救全黨,陳其邁全黨救一人」,韓國瑜的勝利,是否可視為國民黨的勝利?或許可參考國民黨以往的興衰成敗得到答案。
依國民黨之歷史經驗,自同盟會辛亥革命建立民國以來,有多次遭遇失敗而致失去政權或招致内憂外患面臨危亡之局的「自敗」經驗。
第一次是在民國元年失去革命政權;第二次是北伐以後,內憂外患相繼而來;第三次是抗戰以後失去大陸政權;第四次是2000年的選舉失去總統大位;第五次是2016年的選舉,民進黨全面執政。
國民黨歷次的「自敗」,多由於內鬥而致分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敵黨為擊敗對方,常使用分化之策,挑起對方內鬥而使之分裂。
國民黨在兩蔣時期,尚能保持團結狀態,但李登輝接班後,大搞內鬥,國民黨一分為二,連戰、宋楚瑜同時競選總統失敗,民進黨的陳水扁獲勝。馬英九及王金平的馬王鬥爭,洪秀柱主席的換柱風波,導致民進黨的蔡英文獲勝,內鬥案例,斑斑可考。
國民黨雖有幾次的分裂與衰敗,但也有幾次成功的整合,使國民黨分而復合,衰而復興。第一次為1905年孫中山將興中會擴大為同盟會,開創中華民國;第二次為1924年一全代表大會的改組,統一中國;第三次為1935年五全大會的大團結,取得抗戰勝利;第四次為1950年的國民黨改造,帶來台灣四十年的繁榮。
韓國瑜參選,係在黨內無人願意參選的情況下披掛上陣,但其勝選卻吻合整合成功的要素;
第一、客觀形勢的壓力,凝聚為共同奮鬥的目標:目前執政的民進黨,兩岸政策僵化及勞基法的偏頗,造成經濟困頓,軍公教退休年金刪減及轉型正義的濫用,讓人怨聲載道;而民進黨在高雄執政二十年,輕忽人民生活需要,不斷揮霍財政粉飾太平,導致高雄債台高築經濟萎縮,走上「自敗」之路,民心思變,逼迫民進黨下台已成為共同奮鬥的目標。
第二、廣納入才,和衷共濟,犧牲奉獻:韓國瑜辯才無礙、,機智反應、務實作風,雖為國民黨候選人,但其助選團隊有甚多社會基層人士,北漂青年的雙親,勞工、農民及漁民等,過去多為綠營人士,但都能和衷共濟,共襄盛舉 。
第三、思想理論受到重視:韓國瑜提出「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東西賣得出去就是貨暢其流,當年國父孫中山上書李鴻章的救國大計,提出「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淺顯易懂,深獲人心。
與2014年選舉相比,國民黨今年奪得較多席次,當然是國民黨的勝利;但若非韓國瑜的外溢效應,則國民黨不會獲致此豐碩的成果,難怪會有「韓國瑜一人救全黨」的評價。
*作者為民國史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