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立委選戰,曾參與太陽花學運的時代力量參選人邱顯智幹部,稱學運時,沒欠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恩情,昔日黨外理論大師,前國安會副秘書長陳忠信21日晚在臉書貼文中,也反問該幹部,「問題來了,誰代表『太陽花』?」還「勸」相關幹部,恐要謹慎、謙虛點。
陳忠信在文中說,他近來轉相關貼文,有一點不說如鯁在喉,因為看到相關連結新聞,一位據說是「太陽花核心成員」的邱姓候選人競選團隊成員接受廣播專訪強調,「柯建銘在318學運期間並未與學生協商,『雙方在學運期間沒有碰面』,並說『我們沒有欠過他任何一份恩情』」。
陳忠信說,這種思維值得說一說。柯或他的支持者有沒有說「太陽花」欠柯建銘一分情,他不知道。但他這個外圍又外圍的熱心旁觀者卻真真實實知道老柯穿梭其間,至於有沒有產生什麼正負效應,他也不知道。
陳忠信文中說,那位所謂的「核心」也許是為了撇清跟柯之間的關係,避免落入外界說東說西,這樣說也可以理解。但太陽花是去年一個重大的政治、社會事件,是很大規模的群眾性事件,而且是綿亙一些時日的事件,即便是所謂的「指揮中心」,恐怕也沒人敢說全然知曉一切,這是要分析社會、歷史事件基本的常識。
陳忠信強調,「在這種狀況下,要正面說發生什麼事,比較容易(當然要否證亦然),但要反面說絕沒發生過什麼,恐怕要謹慎一點、謙虛一點。(特別是一些「萬惡」的「喬」)。」
陳忠信還說,更嚴肅的是,這位「核心」用的是邏輯學上的全稱語句「太陽花」,那當然是指整個運動了。「問題來了,誰代表『太陽花』?」當有人用全稱語句宣稱太陽花如何如何時,恐怕就涉及政治學、政治社會學上討論的代表性啦、正當性啦這些問題,那問題就更複雜了,後續的可能(不一定會發生、也不一定有能耐發生)效應有時是很可怕的。
陳忠信也說,舉凡階級、大型群眾運動中的群眾,一般而言是無定型的。「無定型的群眾的總意(general will)要怎麼看很複雜,但如果輕易地說『誰誰誰代表某某某某』,那在我這一代幾乎親身經歷的歷史中就可以看到斑斑史蹟。」百來年前,第二國際的考茨基就批判列寧的布爾雪維克,說布爾雪維克黨代表人民。然後按列寧的邏輯,共產黨代表人民。黨的代表大會又代表黨。一層一層代表上去,最後有一個人代表人民。
陳忠信說,每讀這些歷史,他總是想起日本戰後自由主義巨匠丸山真男所說的,西方政治史上的一些觀念的形成,總是浸泡著血淚。盧梭的「總意」也許可以從這角度去了解。「我說這些,不是要指涉什麼,只是想指出:不要輕易地用「全稱」來自稱,這後面有著一些令人不安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