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雨傘運動」期間幾乎天天曝光,周永康過去1年變得低調,徬佛在公眾視野消失一樣。
周永康對BBC中文網說:「消沉的原因是,運動到後期有很多攻訐。運動之後立刻有『退聯潮』(退出學聯),一時間疏理不了發生甚麼事情,沒有空間喘口氣,也沒有反思問題的根源……經常質疑自己:是否我們這群人判斷錯誤,沒有盡好自己的責任。」
學聯於1958年成立,由8所高校的學生會聯合組成,一直領導著香港的學生運動。可是在「雨傘運動」過後,香港大學、浸會大學、城市大學與理工大學先後通過公投退出學聯,讓學聯的代表性大減。
「退聯潮」對周永康打擊很大。他說:「現在的情況是,似乎是摧毀了學聯,但是沒有一個更好的、更鞏固、革新的學運方向。」
矛盾爆發
「雨傘運動」期間一直有參加者主張「升級」行動。戴耀廷在內的「佔中三子」一直提倡盡早結束佔領,被人批評太保守;被合稱「雙學」的學聯與學民思潮被批評霸佔了運動的領導權。
「佔中三子」與「雙學」意見不一,更甚者,金鐘與旺角兩區的參與者也互相攻擊。
戴耀廷說他沒有後悔當天攔阻學生「升級」的決定。
「圍堵政總(政府總部)是想挑釁(政府的)暴力,警察用更大的暴力,希望能號召更多人出來,這是爭取民心的一種方法。」
「問題是,這樣做是否值得?是否唯一的方法?」他認為,如果10月21日學聯代表與政府官員談判後,佔領者退場,或許能得到市民最大的支持。
在「佔中三子」與「雙學」意見相左的問題上,戴耀廷說他們主要是在策略上意見不一,但學生年輕,與他們想法不一樣很正常。
不少學聯的批評者是較激進的「本土派」,周永康說,當中有很深的誤會。
「本土派裏面很多人,其實是立心善良的人……很多人在運動裏被標籤為鬼(間諜)、搗亂、暴力狂徒。這些狀況讓他們含冤受挫。」
在那79天裏,金鐘佔領區給人較中產階級的感覺──秩序井井有條、對外形像帶著一絲絲小資味道;旺角本來就是個龍蛇混集的社區,佔領區吸引了不同階層的市民,運動期間也多次爆發打鬥。
一些旺角佔領者對金鐘佔領區心生不滿,他們認為,他們受到這些暴力對待,才能守得住旺角。金鐘的佔領者付出不多,但卻享受光環。
周永康說,不同區域的佔領者溝通與交流非常少。「他們感受不了被尊重的時候,就會讓那些誤會在低氣壓的環境之下『滾雪球』,變得很大。」
周永康認為,凡此種種,讓大家忘掉佔領的初衷,互相猜忌。
遺憾、後悔與轉變
周永康說,如果時間可以重來,能夠改變一件事的話,他希望當時學聯能堅持召開院校會員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