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爭3月開打至今,雙方不斷增加課徵關稅,藉由日前在阿根廷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川習會」,達成協議「暫時」停火,而《經濟學人》1日撰文指出,這場21世紀貿易戰爭的重點在於高科技產品,建議美國與歐亞盟邦聯手在世界貿易組織架構對抗中國盜取智慧財產,同時收緊數據處理標準,因應未來中國製造的晶片流通的情況。
高通若再提收購恩智浦 習近平持開放態度
川普與習近平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會面,雙方長談逾2個小時,同意「暫時」停火,而美國白宮發布聲明稱,如果90天後中國未有改善,美國將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課徵25%關稅;此外,白宮也說,習近平提到美國通訊科技公司「高通」(Qualcomm)若再提出收購荷蘭半導體公司「恩智浦」(NXP),他會持開放態度。
由於全球最大的手機晶片製造商高通2016年提出收購恩智浦的計畫,且依據反壟斷法規定,必須獲得9個國家許可,但高通向中國申請反壟斷審查期間,適逢中美貿易戰,因此審查遲遲未通過,最後高通宣布放棄收購。儘管白宮提到,習近平會對高通提出重新申請持開放態度,但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川習會」後記者會上,並未提到此事。
Chip wars: China, America and silicon supremacy https://t.co/Xatu0innzQ
— The Economist (@TheEconomist) 2018年11月29日
晶片戰爭早已開打 歐巴馬禁止英特爾出售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直言,電腦晶片是數位經濟及國家安全的基礎,加上中國具有野心自行生產晶片,因此不論「川習會」達成任何協議,「晶片戰爭」仍會持續下去。美國在半導體產業占有優勢地位,加上亞太盟友南韓和台灣也在此領域貢獻良多,反觀中國非常仰賴外國進口,半導體進口量更勝於石油進口量,且全球15大半導體公司沒有1間來自中國。
中國早在2015年就宣布「中國製造2025」計畫,砸下約1500億美元投資國內製造產業,要讓中國在2025年成為「製造大國」,此舉引起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關注,2015年擋下全球最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Intel)出售晶片給中國,2016年已國安考量為由,阻止中國福建宏芯投資基金收購德國晶片製造商「愛思強」(Aixtron)位於美國加州的分公司。
川普延續歐巴馬策略 連打中興、福建晉華
歐巴馬卸任前,白宮更發布報告,表示要反抗中國金錢攻勢,並強迫中國技術轉移,而身為美國盟友的南韓、台灣也有所警惕,阻止中國收購晶片製造商,同時強化智慧財產權保障。川普上任後,延續歐巴馬時期阻擋中國收購晶片製造商的政策,2018年4日對中國通訊科技公司「中興」(ZTE)祭出出口禁令,而中興晶片生產仰賴進口美國晶片,因此禁令導致中興陷入「休克」。